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重聲譽 京故宮下文物鑑定禁令

中央商情網/ 2012.04.22 00:00
(中央社台北2012年4月22日電)專家指,大陸文物市場9成5為贗品,北京故宮博物院為避免聲譽因鑑定古物一再受損,日前發出聲明指,北京故宮在職或離退休人員參加文物鑑定應獲得北京故宮書面授權,否則純屬個人行為。

廣州日報今天報導,去年以來,中國大陸文物市場經常出現「金縷玉衣」、「漢代玉凳」等文物經北京故宮專家鑑定為真後價格炒高到人民幣數億、數十億元,最後卻被發現是贗品的事件,導致北京故宮聲譽受損。

為此,北京故宮博物院日前發出聲明,指在北京故宮在職或離退休人員,凡參加社會文物鑑定等活動時,應獲得北京故宮的書面授權,否則屬個人行為,後果應由本人承擔,北京故宮不承擔責任。

大陸文物收藏專家馬未都指出,北京故宮發表上述聲明,「表明了一個很好的態度」,但能否有效實施還要看往後情形。他認為,不光是北京故宮,所有大陸國家博物館工作人員出去,都代表他服務的單位。

他說,像「金縷玉衣」、「漢代玉凳」等事件,都是在透支單位的信譽,作為公職人員,更應該考慮個人行為是否為所服務的單位帶來負面影響。

報導指,對近年來中央電視台「鑑寶」節目等一批文物鑑定電視節目讓許多鑑定專家走紅,已退休的或在職故宮研究員更成為節目座上賓,但這種出於商業目的的「接私活」,已經數度影響到北京故宮聲譽,北京故宮因此發表上述聲明,是為維護聲譽。

馬未都在部落格中提到,「我們處在一個假象環生的時代」,「今天假象環生的現象,都是故意而為,絕大部份很難得以有效懲治,古董自古以來就是真假難辨,當一個社會藥都有假的,就千萬別指望其他東西都是真的了」。

對於大陸文物市場充斥假貨,在大陸有「收藏界深喉嚨」之稱的文化學者吳樹日前在一場收藏論壇上表示,「現在中國的收藏市場,95%的人用95%的錢買了95%的贗品」。

有關文物鑒定市場的亂象,馬未都建議,個人要對個人負責,單位要對單位負責,單位的公職人員也要對單位承擔責任,不能透支單位的信譽。現在有很多不具備鑒定能力的人,打著所在單位的名譽在外面接「私活」,所以,應該要建立相應的管理和懲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