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感受落差大 冰冷數字與實際脫節

自由時報/ 2012.04.22 00:00
記者鄭琪芳/特稿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遭質疑失真,幾乎各國皆然,台灣也不例外,行政院主計總處就曾坦言「民眾對物價上漲的感受與CPI總指數會有落差」。究其原因,除了CPI權數、查價等問題之外,民眾對商品漲價感受較深刻、對跌價通常無感,而只要涉及感覺,就很難量化,因此,CPI無法反映民眾感受的爭議,短期恐怕難解。

國內市場近來漲聲響起,民生物資紛紛喊漲,但主計總處公布的三月CPI年增率僅一.二一%,雖然三月油電雙漲效應尚未顯現,但消費者看到市面上奶粉、泡麵、小吃等一漲就是十%、二十%,當然會覺得官方CPI數據「不食人間煙火」。國際上通常參考「家庭收支調查」來分配CPI權數,目前我國CPI分七大類、四二四個項目群,食物類占二十六.○八%,也就是家庭消費支出有二成六花在購買食物,而食物種類繁多,許多人常買的泡麵,只要漲個五元,漲幅就超過十%,民眾覺得漲很大,但因泡麵單價低,占消費支出比重很小,反映在CPI上也就微乎其微。

更何況,近幾年一再漲價的商品,都是民眾常常購買的民生用品,例如食物、能源、衛生紙等;至於跌價的商品,不少是好幾年才買一次,例如電視機、電腦等,「漲的都是常買的,跌的久久才買一次」,難怪民眾只覺得百物齊漲,卻察覺不到商品降價。

權數有調整空間

這也反映一個問題,亦即CPI權數是否有調整空間?主計總處刻正檢討CPI權數,外界的相關疑慮應納入考量。例如,電視機、電腦等「耐久性消費品」久久才買一次,卻因單價高,占CPI權數不低,恐怕不太合理;此外,房租占CPI權數達十八.五四%,但國內自有住宅比率高達八成,自宅換算房租的算法是否精確等,也有檢討空間。

另外,雖然主計總處強調,CPI查價地點遍布全台,且涵蓋傳統市場、超市、大賣場等,具一定代表性,但查價精確度是否有提升的空間,也值得檢討;例如,大賣場的短期促銷是否被放大?價格不變、分量減少等變相漲價方式是否確實反映等?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