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葡萄桑颱風

小劇團/「台原」新風潮 東西融合搞笑登場

欣傳媒/林致婷/台北報導 2012.04.19 00:00

「偶戲原本就是台灣人童年記憶的一部分,在電視媒體的影響下,現代偶戲該如何吸引走失已久的觀眾群?關鍵因素除了創意,還是創意,基於此,「台原偶戲團」的每齣戲都很注重故事情節的創意和劇情節奏,為的就是讓台灣布袋戲發揮傳統魅力的同時,大小觀眾都可以用嶄新的角度來欣賞。」點開「台原偶戲團」的官方網站,「劇場與表演」項目裡簡短的幾行話,道出的不只是劇團的宗旨與精神,更是創團以來不變的堅持。

「台原」創辦人林經甫醫師 致力保存台灣偶戲文化2003年開始跨海遠征巴黎、比利時、香港、澳門、土耳其、俄羅斯、義大利,及知名的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廳、中南美洲的熱帶森林、柬埔寨的寺廟、十六世紀的歐洲教堂與西班牙高地建築等場地,「台原」的精采演出不但深受外國人士喜愛,更開拓了台灣偶戲的新視野。而在寫下這樣的輝煌記錄前,其實已有長達20年的醞釀,「董事長以台原這個名稱成立基金會,1980年到現在已經32年,劇團的部分是2000年,一開是先收集,然後成立出版社,把相關資料記載下來出版,接下來才有博物館,然後偶戲團。」活動企劃周奕君口中的董事長,其實就是「台原」創辦人林經甫,身為台灣婦產科醫學先驅林柳新的長子,他繼承父業執醫的同時,多年來更致力保存和推廣台灣偶戲文化。

東西融合 卓別林化身布袋戲偶落英文延續台灣傳統偶戲的生命,創辦人林經甫不只是在三十年間,收集逾五千件戲偶,成立博物館和技團,更致力於教育推廣,2005年開始推展親子偶劇,保留《大稻埕的老鼠娶新娘》、《義賊廖添丁》等傳統布袋戲的同時,更邀請從事傀儡研究二十多年的荷蘭漢學博士羅賓(RobinErikRuizendaal)擔任劇團的藝術總監,而在羅賓的帶領下,台原的戲碼可說是「變」很大,除了力邀義大利籍操偶師親自操刀,推出義大利經典偶劇,東西融合的戲碼更是徹底顛覆一般人對布袋戲的想像。周奕君透露,「我們現在有一檔戲叫做《卓別林與笨小偷》,卓別林一聽就知道是西方人物,我們刻了個卓別林的布袋戲偶,然後在我們台灣布袋戲的彩樓上演這個故事,它是用布袋戲的手法,演西方人的故事。」不只是卓別林也能變布袋戲,劇中的小男孩還穿上粉紅條紋泳裝,每回登場,總能逗得小朋友大人都捧腹大笑。

不嚴肅說教把思考的權力交給小朋友 中西結合的呈現方式,就是要勾起小朋友看戲的興趣,周奕君透露,「如果我們給他非常經典的布袋戲的話,有時候台語,可能平常講話還可以,可是你要他聽整個都用台語在演的,他可能聽不懂,所以我們把它變成中文的,然後卓別林還故意講一個什麼Howareyou,還會有小朋友在下面Fine!Fine!,自己覺得要跟上面互動。」因為「有趣」,對劇團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我們戲劇裡面,『有趣』這個元素,還蠻突顯的,但不單單只是耍寶讓你笑,還會讓你想一想,這是我們親子戲還蠻特別的一個地方,比如說我們在外面看的一些劇碼,可能會放環保議題,最後變得太嚴肅,我們會讓有趣的戲底下,你可以自己去想,不是我們來告訴你,亂丟垃圾就會怎麼樣。」沒有直白的寓意,或是嚴肅的人生大道理,劇中的是非對錯,「台原」把思考的權力交給看戲的小朋友。

如何把思考權交給小朋友,周奕君進一步以近期上檔的義大利偶戲《波奇尼拉》為例,「波奇尼拉他覺得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快樂,所以他不要工作,這種東西很衝擊我們台灣人那種長大就要工作,這個角色在義大利有百年歷史,他就是快樂到什麼事情都不會管的人,他從來不會不快樂,我們就把這個放進來,所以一開始就說我不要工作,小朋友就很開心啊!大人可能會想這是不是教壞小孩之類的,然後他在老婆的脅迫下去工作,然後在工作中鬧了非常多的笑話,這個戲整體上一點都不像傳統的,起承轉合要很清楚,最後還要給我們一個正面的啟示。」

下一步暑期親子戲劇工作營至於劇團的下一步計畫,周奕君透露,「我們可以透過親子戲劇工作營做戲劇推廣,親子偶戲這部份我們戲碼很多,像現在的《波奇尼拉》,是2005年做的,現在重新回來,我們的戲已經可以到一個循環演出的機制,那我們還要怎麼拓展它,就是從旁邊的東西來延伸,就是製作戲偶,或是認識戲的原理,讓大家了解這個戲的組成,不是人到後面轉一轉這麼簡單,它後面有那麼多的機關,這個做於推廣應該蠻有意思的。」

保留台灣傳統布袋戲的精髓之美,融合東西方文化內涵,儘管肩負傳承的重要使命,「台原」沒有故步自封,取而代之的是不斷的創新,不只是顛覆了所有人對戲偶的想像,也成功帶動了偶劇新風潮。

【延伸資訊】台原偶戲團:www.taipeipuppet.com/theater.html

圖說:義大利籍操偶師Massimo Godoli Peli,原於義大利知名偶劇團操偶,為愛走天涯來到台灣,最後在羅賓的邀請下成為台原的操偶師。(台原偶戲團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