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揮別風光 馬重回現實考驗

中時電子報/仇佩芬/特稿 2012.04.18 00:00
馬英九總統首次非洲訪問,終於畫下句點。十多天的行程,能否能拉近台灣與非洲友邦地理和心理上的距離,仍待後續外交發展評斷。倒是去國數日,馬英九與台灣庶民生活明顯有了距離,儘管馬英九持續與行政院密切聯繫,遙控大局,但總統在國外接受夾道歡迎、大做伏地挺身的畫面和國內物價蠢動、民怨四起的新聞在媒體上並陳,這一趟非洲行,拉近了與友邦元首的關係,卻讓台灣人民五味雜陳。

馬英九第一次到非洲,經歷許多人生初體驗。第一次與非洲人民對話、首次親睹專權強人的統治方式、第一次體會節能減碳竟是奢侈空談的貧乏生活、首次看到台灣人在貧瘠惡土上用技術和善行創造文明綠洲。這些珍貴的第一次,透過他的耳目,讓台灣民眾真正感到自己是地球村的一份子。

並不輕鬆的非洲行腳,在國內卻被批評為只顧慢跑和伏地挺身,馬英九顯有不平,忍不住在返國前記者會上反駁。然而若站在民眾立場設想,攤開報紙發現柴米油鹽全都喊漲,打開電視看到總統在國外歡樂慢跑,兩件不相干的事融合成複雜情緒,這些情緒,馬英九應該非常熟悉,就是民怨。

出訪拚外交,是國家元首應做也必須做的工作;誠如馬英九所說,運動也好、嗜好也行,只要有機會建立元首間的深厚情誼,就應該把握,創造出訪的實質成果,更是台灣國際人格的具體證明。以此標準來看,這次仁誼之旅確實已經及格。

但馬英九更該念茲在茲的是,總統就算遠在不同半球,仍是國家領導人,國事上至區域安全、下至庶民生計,都是總統一日不可卸除的責任;眼睛看不到,人民感受依舊必須「常在我心」,對諸多民情即時做出明快裁示及得體回應,而非僅是電話遙控、透過媒體喊話了事。

非洲之行,是馬英九第一任期的句點,同時是第二任期的開端。回到熟悉的台北,沒有隆重尊崇的國賓禮遇,少了異邦民眾的夾道歡呼,馬英九要面對的是台灣民眾的現實人生,和自身的政治現實。在非洲的一切,外交也好、渡假也罷,馬英九若不能拋下元首外交的風光,從原點體會庶民困頓,他的嚴酷考驗才剛開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