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我們女人說(5):理解的溫度 消除都會冷漠

立報/呂淑姮 2012.04.17 00:00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一如往常地,Kaikai Miyagan帶著滿滿的笑容,還有說不完的話題,愉快地聊起自己正在研究的課題:「美麗島、二二八,這些都是台灣以外的華人圈很感興趣的。」她說。正在製作相關專題,這次Kaikai Miyagan的觀眾鎖定在香港。來自卑南族南王部落的Kaikai Miyagan是媒體工作者,在不同性質的電子媒體中待過。這次老闆指定要做的報導是台灣政治史上著名的幾個大事件,這樣的題材有許多香港觀眾支持,他們對台灣政黨生態深感好奇。關注族群議題 讓聲音被聽見不過,Kaikai Miyagan說,身為原住民媒體工作者,自己最想要做的議題,還是跟族群有關。但她也發現,香港或中國的觀眾,對於台灣原住民族相關報導,關注度就遠遠不及政治風雲了。待過幾家不同媒體,也讓Kaikai Miyagan思考自己的定位:「原住民族應該要想辦法讓自己被看見,也要了解族人是被用什麼方式在媒體上呈現。」所以當Kaikai Miyagan成為記者後,盡力關注原住民族各面向議題,希望讓族人的聲音可以傳得更遠。▲卑南族媒體工作者Kaikai Miyagan(左)笑說,就算自己來自「金曲部落」,也有可能是五音不全呀!她想表達的是,族群間應多有對談,理解對方對於各種議題的看法,才有可能停止成見和歧視。(圖/Kaikai Miyagan提供 文/呂淑姮)原住民記者報導原住民相關新聞,Kaikai Miyagan的看法是:「不管報導事件中有沒有原住民族參與,都可以採訪更多原住民族人,這樣才能讓主流社會了解族人對這些議題的看法。」她說,以最近最多人討論的都更,從居住權角度來談,原鄉和都會區族人都會碰到徵收土地或強制拆遷的問題;日前三鶯部落更是默默參與守護行動。「參與討論、勇於發聲,再加上有媒體能夠多面向報導,才能使主流社會和原住民社會互相交流意見。」再從日前新北市的原住民族人一家自殺的事件說起。Kaikai Miyagan在台大心理系畢業後,並未選擇心理或醫療照護工作,進入媒體服務。因所學專長的關係,讓她特別注意原鄉和都會區原住民族的心理健康。「都會區的互相支持、照顧系統不存在,從部落到都市生活,會特別感受到這一點。」都會生活缺依靠 族人恐上絕路雖然人口密度高、馬路上經常很擠,在大都會打拚的原住民族,總是在熱鬧中體驗著異鄉的寂寞。Kaikai Miyagan說,小時候在部落中,如果回到家發現大人不在、門鎖著進不去,一定會有隔壁的叔伯阿姨過來,把站在門口哭的孩子帶回家:「每個長輩都會這樣做,他們把孩子視為部落共有,理所當然會共同照顧。」她說自己小時就經常享受著阿姨們的保護,即使大人小孩之間,其實也不一定那麼熟悉。在成年的部落族人彼此之間,也是對方穩定安心的力量,不是外人可以理解。Kaikai Miyagan說,莫拉克後一年採訪災區心靈重建議題,聽過台東的心理師分享經驗。漢族籍的心理師要進入部落服務並不容易,但擁有原住民血緣的心理師在部落,就算不用說太多話,也可以很快地被部落接納。她說,這並非排外,而是原住民族擁有相同的文化背景,有些感受只有自己族人才懂。但當越來越多的原住民族必須為了生活、為了孩子離開部落,到都會區工作,雖然城市中的人口高度集中,冷漠的高牆卻也高度豎立在人與人之間。Kaikai Miyagan覺得,都會區的確有許多來自不同族群的人在此匯聚,但仍無法被稱為「多元文化」,頂多只是人口上的「多元族群」。「以漢族為主的社會中,除了在特定媒體以外,其實不太有機會在其他場合或主流媒體中,看到各族群彼此討論各自的看法。」如果整個社會處在一種避而不談的氣氛下,用「台灣人」這樣的代號模糊所有族群的面孔,就很難開啟對談、或是根本不會意識到需要對談。Kaikai Miyagan舉例,五股伯特利盧秋月傳道所作的共同照顧,在部落會很自然地發生,在都會區卻有違法的憂慮;失去族人擁抱力量的都會區原住民,也更容易走上絕路。「想要多做一些醫療議題,討論關於資源缺乏、醫病文化差異。」Kaikai Miyagan說,自己想做的報導,不只要給族人看,更希望主流社會一起關注。她擔心,媒體界是否因為原視存在的關係,認為不需要報導部落議題?「每次在主流媒體上看到原住民出現,不是天災,就是吸毒酗酒、盜伐盜獵等負面新聞。」學習丟掉成見 避免彼此孤立Kaikai Miyagan認為,所有的族群一起生活在這島上,實在不該彼此孤立。她建議,原住民媒體工作者可將新聞內容與主流議題連結,主流媒體可發掘更多在部落裡的文化和知識,不要一再重覆錯誤刻板印象,媒體應承擔族群之間互相理解的責任。目前,Kaikai Miyagan想進行的心理議題與自殺案件有關:「例如一個人沒有工作,在部落喝酒,每天喝、每天喝,結果有一天掉下橋死亡。」Kaikai Miyagan說,像這樣的例子,醫院會將死因判定為溺水意外,但部落族人會認為這是自殺。每天喝酒的人,外界必須先理解對方飲酒的原因,才有可能對症下藥。更多心理議題能在原住民族社會中被討論,更重要的是,讓族人有可以尋求幫助的管道。同時也讓非原住民族一起了解:媒體報導內容,是因還是果?背後結構如何形成?Kaikai Miyagan說,不是以避而不談的方式,建立一個多元卻冷漠的社會。她也說,關注原住民族議題之外,「不管是族人或是漢人,也應關心在台灣的新移民、外籍移工」。Kaikai Miyagan希望,以往因膚色而被歧視的族人、看外表就建立負面刻板印象的漢族,在面對東南亞各國不同膚色的人時,可以放下歧見,多一些深入了解的意願。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