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李鴻源挺能源調漲 施顏祥致謝

中央社/ 2012.04.15 00:00
(中央社記者謝佳珍台北15日電)內政部長李鴻源出身水利工程界,雖然不主管能源政策,但從台灣產業升級角度,認同油電水價應調整,多次在公開場合完整論述,日前還接到經濟部長施顏祥傳感謝的簡訊。

李鴻源日前接受中央社專訪,談起能源價格,立即引經據典,提出一套完整的論述;他說,台灣能源99.7%仰賴國外進口,如何能長期用補貼方式,維持低油電水價,是值得討論的問題;但長期以來油電水價是不能碰的議題,一碰就變成政治問題。

過去政府採補貼方式,除一般民眾獲補貼,補貼更多的是大企業,李鴻源反問,「這究竟符不符合社會正義?」

長期在大學授課、引進「清潔生產」產業概念的李鴻源說,「油電水價調漲是非做不可的政策」。

他指出,雖然有外在壓力,但整件事是對的;未來會出現新的產業,產業會升級,產業升級賺錢,政府才有稅收做社會福利;他呼籲大家理性面對,經過2、3年陣痛期,台灣產業就升級了。

李鴻源說,根據京都議定書規定,未來將面臨二氧化碳減量問題;若台灣持續高碳排放量,根據學術界資料,2025年台灣會被課掉新台幣3540億元的碳稅,且數字持續攀升;未來在台灣生產的產品碳足跡高,將使工廠不敢在台灣設廠,最後被迫離開台灣。

「台灣人有很大的節水空間」,李鴻源說,美國人平均1天用水量250公升、荷蘭人128公升、台北人350公升。

談到水價議題,他說,以美國為標準估算指出,4口之家1天合理用水量1000公升,在1000公升內賣與現在相同的價錢;同樣的,估算出合理用電量,在合理用電量下付與今天相同的電費,但超出就要付「一個會痛的電價」。

李鴻源說,這麼做的結果一般民眾不受影響,但卻會出現節約用水、用電的產業,進一步產生新的工作機會。

「減碳是全球最大產業」,李鴻源認為政府可找專家協助工廠升級,若有資金需求,則提供低利貸款;工廠升級後就會賺錢,並製造出一批新的產業,讓台灣產業結構轉變與升級、二氧化碳下降、不會被課碳稅、生活品質變好。

曾在荷蘭擔任過客座教授的李鴻源舉例,就像荷蘭在1970年代規定工廠水的回收比率到8成,當時荷蘭經濟成長3倍。

經濟部宣布電價調漲前,李鴻源早先一步表態支持,但遭到批評;他透露,隔天接到施顏祥傳來感謝的簡訊;李鴻源也說,總統馬英九願捅這個「馬蜂窩」,要有很大勇氣,這是使命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