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米蘭家具展/五人行 台灣獨立設計師搶灘設計周

欣傳媒/葉穎/台北報導 2012.04.09 00:00

今年在HANgallery代領之下,將於米蘭家具展4月17日至4月22日展出包括家具、陶瓷、器物等生活用品的設計師,共計有五位,分別是王俊隆、何忠堂、吳孝儒、廖柏晴與徐景亭。在以獨立設計師結盟的方式操作,人數上並不算少,而以陣容來說,亦是堅強。

以其中最年輕的新生代設計師吳孝儒來說,也許這個名字在台灣的設計圈裡仍顯青澀陌生,但若是提到霹靂吳(PiliWu),想必就讓人有點兒印象了。大四那年由他所發表的一張結合明式官帽椅扶手與辦桌塑膠凳椅腳樣式的椅子-新台凳,以霹靂吳之名,不知已登上多少國際設計與美學雜誌。這樣一張椅,也許無法用美或者不美去決斷的歸類它,但不爭的,絕對足夠帶給西方社會眼睛一亮!吳孝儒在言談之中很著重自己對於原生草根文化的高度興趣。在他的觀察裡,「加」的功夫多少一語道破著台灣獨有的能力與精神,諸如珍珠加上奶茶變成珍珠奶茶、魯味小點淋上醬油膏成為黑白切…怎能說這不是一種其他國家找不到學不來的原生創意!所以除了plasticclassic新台凳之外,在既有的民藝陶瓷上鑽洞纏繞上朱紅色塑膠繩,之後再送進烤箱緊縮塑型且固結,正是他的「繫俗台灣」之作;一系列日常可見的IKEA家具加添上極具手工特質打造的細節,舉凡雕龍的燈罩內部、漆藝蒔繪的椅背描寫,即成為特性明確矛盾著的globallylocal系列。

畢業自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第一屆的王俊隆與何忠堂,就年齡來說,已是吳孝儒的師級一輩了!他們各自都有過在大公司裡擔任設計師的經驗,不過,隸屬於公司體制下,往往也意味著容易往一般價值觀靠攏,年過35的叔伯輩們,追求的不就是能否擔任公司裡的主管的位階?只是,若將30到40歲之間視為設計或創作能量的成熟期,泰半聽說填滿著設計主管級人物們的生活,往往卻是管理多過於執行設計的本質,更甭提有精力談創作了。所以,他們兩人以大學同班與荷蘭安荷芬設計學院(DesignAcademyEindhoven)同學的好默契,2011某次夜談裡就決定了放手組成兩人公司-Qiao竅門設計,以一人投手一人捕手的默契,傳接起雙雙不惑年後,真正設計產品並以此相互滋養著創作原動力的生涯。今年將展出的新作「窗花鏡」,內層金屬骨架的鏡面,看似支離破碎著,不過走進一照,卻有著如同窺見花窗內景色,其實無非是正被所自己窺視著的妙趣。

與竅門設計的兩位相同,設計師廖柏晴也是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第一屆、荷蘭安荷芬設計學院畢業。同樣在設計產業擔綱設計師打滾了一圈之後,讓他體認最深的,反倒是在台灣市場上,針對設計師的扭曲現狀。舉凡以IT科技產業為大宗的台灣設計戰場,線上公司設計師們往往被交付的是僅止於外觀設計的任務,甚至只要求些許微調,成為產品一代、二代…無性生殖下產物的推手。在這樣的體認下,他深覺唯有以個人身份,並且躍上國際舞台才是王道。透過加入先前工藝所品牌Yii的過程,與在地傳統工藝匠的接頭,被他認為是個人作品在文化大前提下,得以被「拎」出特色的途徑。被問到,如此一來,設計品與工藝品的界線不就刻意曖昧掉了嗎?尤其工藝強調須透過一件件手的打造才足以成就,其實與設計品強調進入商業與量產機制始為成功的定義,難道不會有根本上的牴觸嗎?他倒是提了觀點道,身為設計師,有任務去做的,無非就是透過了解與邏輯思維,設想若要在作品中成造就出工藝美感,可以且必須從哪些方面旁敲著降低成本,而不是強勢要消費端承受所有未經收斂的價高,或者貪圖便宜行事地就取消掉可讓消費者直接感受美,同時也是物件的價值所在-技藝。所以,他將展出於2012米蘭家具展的作品-「書法」屏風是利用八八水災後撿拾到的漂流短木上施作漆藝,透過木雕的組接,搭配上五金件,成為繼原本2011年原型「書法」置物櫃之後,進階朝成本更合理版的屏風系列作。【延伸資訊】竅門設計網址:www.qiaodesign.com吳氏設計網址:piliwu-design.com

圖說:廖柏晴的作品-書法(CalligraphyScreen)。(HAN Gallery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