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假 國慶晚會 張友驊

◆體制內俞可平 陸民主改革推手

中央商情網/ 2012.04.08 00:00
(中央社記者翟思嘉高雄2012年4月8日電)相較「俞可平」這個名字,台灣人更知道的恐怕是他在2006年發表的「民主是個好東西」。這篇不到2000字的文章,為當時胡溫主政下的中國大陸民主改革平添許多想像。

第2屆愛與和平論壇今天邀請大陸多位重量級 涉台學者,其中一位就是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

他2006年底在北京日報發表一篇名為「民主是個好東西」的文章,經中國大陸多家媒體轉載,也在學界引發激烈討論,有人甚至認為這是大陸政治改革的大突破。

這篇文章行文通俗,內容顯白易懂,因此迅速在大陸民間傳播,但之所以深受重視,與文章寫作者有絕大關係。

雖然本人多次否認,但俞可平一直以來都被視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的智囊文膽,加上他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的體制內身份,俞可平歷來關於中國大陸民主的發言都受到相當大的關注,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胡錦濤接任總書記前,就給外界「重視學者意見」的印象;胡錦濤上台後,傳言也有厚祿高官的機會等著俞可平,但都被他明確地拒絕了。俞可平自承喜歡研究甚於做官,若真當了官,「連跟學界來往都不方便」。

身在中央編譯局,俞可平相較大陸其他官員有更多接受西方資訊的機會,同時,俞可平也積極鼓勵研究人員多與外界交流,他自己就曾多次率團赴台灣訪問,與台灣許多兩岸研究學者都有私交。

在台灣兩岸研究學者眼中,俞可平是個溫和、理性、思想靈活的學者型人物,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系教授高輝就說,俞可平是謙謙君子,「讓人感覺如沐春風,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

另一方面,俞可平觀念新穎、充滿理想性格。1989年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中國大陸的政治改革遭遇挫折,俞可平仍然不斷研究、提出理論,尋求兼顧發展與穩定的大陸民主模式。

他在2011年1月於公開場合說,「如果大多數公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人民就有權收回委託給執政者的權力」;今年3月,又在北京發表題為「敬畏民意」的新書,對大陸當前政治制度改革提出建言。

雖然有很多政治改革的想法,但身為大陸中央級官員的俞可平也因此受到不少批評,多數集中於對他「說歸說,卻做不到」的質疑。

對此俞可平也有話說,他認為中國大陸的民主改革應該是「中國式」的,既保存當代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又符合中國需求。中國大陸政治改革問題非全面移植西方民主價值觀能解決的,改革太急衝擊穩定,改革太緩積弊難消,尋找符合中國國情的民主模式,需要時間。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則說,俞可平是大陸體制內智庫對西方式民主最了解的人;俞可平對大陸民主的想法最接近西方,但又不超過中共容忍底線。俞可平在體制內提倡的民主是中國大陸與西方世界民主分歧中的最大公約數。

俞可平生於1959年,今年53歲,浙江諸暨人。曾在大陸多所重點大學任教,並擔任過美國杜克大學、德國自由大學客座教授,通曉英語、德語、日語。2003年起擔任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至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