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桃園航空城破壞埤塘生態 可由人力修補?

yam蕃薯藤新聞/廖士睿 撰稿 2012.04.05 00:00
  近年來由於202兵工廠水池開發爭議、五溝水湧泉等地的生態保育與防洪工程設計產生衝突、人工溼地的建置成效、全台最小保護區「高榮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建立使得「溼地法」的討論沸沸揚揚。而桃園航空城計畫是否可能破壞桃園地區的池沼生態也引起關注。   桃園台地與新竹丘陵由於數條河川長期的切割與沉積作用,使得天然池沼遍布各地,而主要分布於桃竹苗地區的客家聚落也因此利用這些埤塘發展出獨特的埤塘利用文化。昨日(4/4),立委邱文彥表示,桃園航空城的計畫可能造成4個埤塘被填掉,加上四周航空城的開發,恐怕會徹底破壞桃園地區的水文系統。邱立委認為小面積濕地的維護困難、效果也很有限,並建議若要設立代金制度,必須是1公頃以下的小面積濕地遭開發,且代金補償金額要大幅度的提高,讓相關單位集合基金來規劃大型濕地,並後續維護。   對此,曾長期研究水生植物的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顏聖紘副教授表示,邱立委雖長期關心環保,亦對溼地開發表示關切,然而以手機上並未反應近況的空照圖來評估溼地價值與品質恐怕並不符合科學根據與現實需求。   顏副教授表示,桃竹地區的埤塘除了有農業與提供民生用水的功能之外,也是在台灣低海拔淡水生物在歷經葡萄牙與荷蘭人佔領、鄭氏王朝與清帝國末期經營、日本殖民至國民政府來台數百年期間的破壞,而僅存的少數棲息地之一。早在日人統治台灣的初期,當時在行政上屬於新竹州的桃園的坡塘生態早已由多位日籍博物學者,如佐佐木舜一、島田彌市與早田文藏所踏查。若至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或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或森林環境暨資源系的植物標本館,便可發現日籍學者為桃園與新竹的坡塘生態所留下的記錄。   自80年代以後由於環境意識的覺醒以及對生態研究的稍加重視,農委會曾在民國七十六年委託輔仁大學生物系陳擎霞教授進行「桃園地區池沼水生植物生態研究」。在那之後,隨著台北縣市人口的外移擴張,以及桃竹產業的轉型,過去對於客家聚落甚為重要的天然或半人工埤塘便開始受到大量的破壞。多數的埤塘除了儲水功能之外,已無任何培育低海拔淡水生態的功能。他說,早在民國七十六年的調查中,桃園地區的所謂「大面積濕地」早已都是人工構築的水泥養殖或儲水池,幾乎沒有水生植物與其它原生生物,而充滿了人工放養的物種。然而真正應該受到關切的,卻是如同高榮濕地般的小型溼地。這類的池沼面積雖小,卻因為豐富卻脆弱的生態資源以及文化價值而受到生態保育與教育團體的高度重視。   顏副教授認為一個「兩公頃但什麼都沒有的水泥池」和「兩間教室大但棲息著保育類台北赤蛙的小池塘」孰者為重呢?他呼籲立法與行政部門在評估一個池沼或溼地價值的時候,不能以面積來論斷其可開發與否,以免溼地法的立法反而成為將小型濕地推向死亡的殺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