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柏林老人求溫飽 加入拾荒行列

立報/陳玫伶 2012.04.02 00:00
【編譯陳玫伶報導】據德國《明鏡》週刊報導,因經濟匱乏而收集棄置的塑膠瓶,再將瓶子變現為收入的柏林民眾日益增加。看到君特(Günther)在柏林街頭撿拾罐子時,你也許會以為他是街友,61歲的他雖有老人年金可領取,但仍希望透過資源回收賺更多錢,跟與他一樣的族群在柏林日漸增加。更多貧困者選擇拾荒過去從事這類工作的幾乎都是街友、酒癮者及藥癮者;柏林市區最近卻發現,有為數不少的老人和長期失業者為了生計而加入拾荒工作行列。柏林非政府組織柏林平台(Berliner Tafel)主要配給捐贈的糧食給慈善組織,負責人薩賓.沃思(Sabine Werth)表示,她相信拾荒老人數量近幾年內有倍增的趨勢。有社會觀察家警告,這種不健康的社會現象是德國社會無法適應眾多老年人口的出現。不願透漏全名的君特表示:「反正人們都任意丟棄,那為什麼不從那裡多賺點錢?」他因身體狀況不佳而提早退休,近幾年在坦佩霍夫爾(Tempelhof)社區撿瓶罐。每月領到老人年金7百歐元(約新台幣2萬7,437元)不足以供應生活開銷,拾瓶罐每天多賺5歐元(約新台幣196元),可以多買飲料和食物。君特解釋:「我整年都在撿,看心情而定,(撿瓶灌讓)我可以看盡各形各色的人,那樣挺有趣,我曾經在博物館工作過一段時間,但在那裡我幾乎要寂寞死了。」君特的額外收入源自德國政府從2003年鼓勵資源回收和垃圾減量,除了牛奶、葡萄酒和烈酒之外,強制規範包括啤酒、礦泉水和碳酸飲料等包裝必須回收,每個空罐都可以回收0.08歐元(玻璃啤酒瓶)到0.25歐元(大支塑膠瓶)不等的價錢,在一般商店和超級市場都可以兌換。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至今,撿瓶罐被視作社會問題的癥兆。儘管柏林有大批創意階層,但都市仍大筆負債,且失業率高居13%,無下降趨勢。網路可查詢回收地點隨著低工資工作者和打工族群的人口激增,柏林的老人可以領得的老人年金也越來越少。2009年,64萬名領取老人年金者,有5萬7千人住在柏林,但政府仍需補貼3億1,800萬歐元,該數據比2006年多出42.5%。青壯年領失業津貼和老人領的老人年金入不敷出,更多年長者依賴慈善機構提供衣服和糧食,其中一個基督教組織Bahnhofsmission就在柏林各大車站提供緊急資源中心。沃思表示,人們可能覺得在垃圾桶翻找是不光彩的行為,但是對長期失業或倚賴老人年金的人來說,這些行為與賺錢畫上等號。「對老一輩來說,那是有目的的,是離開住所與人接觸的理由,這樣做的確能遠離貧窮和寂寞,畢竟這兩件事總是如影隨形。」她說。君特賣空瓶罐的生意聽起來頗具生產力,既可與外界接觸又可賺外快,可是令人很難忽略社會經濟的真實狀況,就是越來越多人走上街頭拾瓶罐。直到不久前,君特經常出沒在的廢棄的坦佩霍夫爾機場(Tempelhofer Feld),該閒置空地成為公園,在夏天有許多人前往野餐,留下的空瓶罐經常讓撿拾者滿載而歸。他解釋:「還沒有警衛跟保全之前,那裡很多(瓶子),後來他們叫我別再出現,我明白他們不想讓遊客看到柏林貧窮的面貌。」君特只好把陣地轉移到地鐵站,在晚上從事蒐集。撿拾瓶罐的族群近來甚至出現競爭,就在一旁等待人們喝完飲料後馬上接手。這令人難過的現象引起一名年輕柏林人卡舒克(Jonas Kakoschke)的關注,主修通訊設計的他還是學生,因與朋友狂歡留下大批瓶罐而激發構想,設立一個名為 Pfandgeben.de的線上平台,整合丟棄瓶罐者與撿拾者。網站2011年7月上線,會員可在登入網站後找到當地的回收點,把瓶罐拿到該處後就可以獲得按照瓶罐數量的回收預付金。這個線上網站獲得廣大迴響,也有媒體報導,卡舒克對會員的多元屬性感到震驚,他說:「我擔心過醉漢會挨家挨戶回收瓶子,結果都沒有發生,事實上與我接觸過的回收人士多是靠老人年金度日或失業的人士,他們只是想多賺點生活費。」這個計畫已被科隆、奧格斯堡和埃森等大城市仿效。沃思對此表示謹慎,她認為這個線上計畫很有趣,但可能會導致那些真正需要靠撿拾瓶罐換取現金度日的人被排擠。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