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豫莎劇「量度」王海玲扮藏鏡人

民生@報/陳小凌 2012.03.27 00:00
圖說:蕭揚玲、劉建華演出「量度」橋段。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莎劇改編近年風靡國內戲劇界,有人採用京劇、歌仔戲、布袋戲來詮釋或嘲諷,臺灣豫劇團六月推出豫莎劇「量.度」,強調最忠實保留莎劇的精神;希望能透過傳統戲曲,表現出莎劇的人性、精神層面。豫劇皇后王海玲扮演貫穿劇情主軸的藏鏡人,但她特別對演出的角色保密,直到正式公演。

「量.度」導演呂柏伸說,過去莎士比亞的劇本曾透過許多方式演出,但大多著重劇情的詮釋,忽略莎士比亞的精神面。這次演出的劇本忠於莎士比亞原著的奧義,保留論辯的哲思,探討寬恕與七情六慾之間如何取得平衡,同時兼顧法、理、情,希望能提升觀眾思辨的思維,而非華麗、繽紛的表演。

莎士比亞在1604年完成劇作Measure for Measure。這齣戲有陰錯陽差的巧合,也有皆大歡喜的結局,歷來總被歸類為喜劇。但是劇中有關倫理、法律、欲望的情節錯綜複雜,已經超過表面嬉笑怒駡的向度,因此也常常被視爲莎翁的「問題劇」。

編劇彭鏡禧教授說,歷來中譯劇名有《一報還一報》、《惡有惡報》、《請君入甕》、《作法自斃》、《自作自受》、《將心比心》、《量罪記》,多偏重於考量善惡消長和中國傳統「果報」關係的對應。此次他翻譯此劇,正名為《量•度》,顯然是省思原著的深層意涵後,希望呼應其慎重斷案、劇中關於倫理、法律與慾望的情節錯綜複雜,如何合乎中道(動詞 measure = consider, calculate;名詞measure = moderation, temperance)的量罪與寬恕主旨。

「量.度」由蕭揚玲、劉建華、朱海珊及王海玲主演,今天宣告記者會上,由主要演員蕭揚玲、劉建華演出精彩片段「恫嚇」,展露莎士比亞作品中關懷人性、法理、倫理及情慾的特色。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