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一國兩區:馬英九的兩岸豪賭

美麗島電子報/郭正亮 2012.03.26 00:00
3月22日,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北京會見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首度當面提出「一國兩區」概念,並表示這是「台灣處理兩岸關係的法理基礎,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而是特殊關係」。聽到如此重大的兩岸定位陳述,胡面無表情、神情肅穆,會後吳深恐媒體誤會,連忙舉行記者會強調「一國本乎憲法,台灣絕非特區,大陸同為地區」,並表示自己是代表馬總統傳話。 奇怪的是,如此重大的「一國兩區」論述,大陸官方媒體央視、新華社、人民網卻隻字未提,只強調兩岸「在反對台獨、認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強調吳伯雄在北京表態「身為炎黃子孫」、「讓子孫後代都以接受中華文化的洗禮為榮為傲」。中共對國民黨突如其來的政治表述,顯然事前毫無所悉,由於議題牽動複雜,大陸不便立即定調,只好先消音處理、按兵不動。 選後大陸施壓,兩岸陷入僵局 馬英九勝選後,大陸不斷透過各種管道,希望馬能在「一個中國」問題上,提出比「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更進一步的表述,為兩岸關係提供向上突破的對話基礎。比起美國,大陸自認助馬功勞更大,從陸客來台、對台採購、ECFA讓利、到去年12月政協主席賈慶林揚言「否定九二共識,兩岸協商難以為繼,協商成果難以落實,兩岸關係重現動盪不安」,導致台灣大企業、乃至美國紛紛表態挺馬,顯然都與大陸背後施力有關。選後不到一週,馬政府面對出力有限的美國,立即承諾美牛必將有所進展,但面對出力巨大的大陸,至今卻毫無回報。 坦白說,馬政府並非不想回報,而是大陸要求「回應一中框架,啟動政治對話」,都涉及兩岸最敏感的政治定位,歷經去年10月和平協議導致民調重創的慘痛教訓,馬對兩岸政治議題早已膽顫心驚。雪上加霜的是,今年2月引爆的美牛爭議愈演愈烈,從牛到豬到雞禽流感,加上選後物價齊漲,使馬民調從選後好不容易的重新過半,大跌回到28%。馬的新任期還沒開始,幾已淪為跛腳總統。 但大陸對台工作進展迅速,顯然容不得馬政府輕言推拖。今年2月14日,大陸國務院發佈「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揭櫫「五大共同」(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兩岸新合作模式,馬政府面對大陸「經貿夾帶政治」的平潭攻勢,顯然有苦難言。3月7日,大陸決定釋放更明確信號,習近平看望福建代表團時,特別強調「要認真抓好平潭規劃的對接落實……打造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載體,為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做出新貢獻」。馬政府發現再也推拖不得,決定啟動早已討論多月、但遲難定調的兩岸終極計劃,展開有系統的回應行動。 3月15日,針對大張旗鼓在台召募人員的平潭實驗區,陸委會上綱到兩岸政治,公開質疑平潭搞「一國兩制」,行政院長陳沖更直接批評「對岸目的不單純」。3月24日福建省長蘇樹林訪台,陸委會還事先警告福建代表團,不得在台從事任何政治宣傳或與申請項目不符的活動,警告不得在台展開召聘人員活動。 國民黨決定先硬後軟,反對「一國兩制」在前,為「一國兩區」爭取空間。3月22日,吳伯雄拋出「一國兩區」,如前所述,這是在選後三大壓力下揭幕:一是大陸要求政治回報;二是馬有提前跛腳之虞;三是平潭已經攻到城下。馬政府拋出「一國兩區」,震撼效果早在預期之中,「一國兩區」宛如撲天巨浪橫空出世,不但迫使藍綠回歸原位,空前的重大議題效應,也立即蓋過民生騷動,蓋過平潭攻勢,同時也迫使朝野國共轉向,面對突如其來的兩岸定位抉擇。 今年機會之窗,清理兩岸檯面 不過,「一國兩區」絕非馬政府臨時起意,因應選後三大壓力,只是偶然遭遇、順便因應而已。畢竟,早在今年2月3日爆發美牛爭議時,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即表示:「台灣今年最該做的三件事包括:凝聚台灣內部的兩岸共識、解決美牛問題、穩固台美關係,以及做好準備、因應中共新的領導班子」。蘇起頗有玄機表示:「這些事情如果沒有先做,明年兩岸出現新議題時,美國不再理你,台灣就會陷入困境」。 眾所皆知,蘇起是馬最核心的國安幕僚,儘管暫時卸任,但仍能直達天聽。3月20日,蘇起又在台北論壇重複表示:「明年美中都可能出現政治新局,台灣的機會之窗只有今年,馬總統必須把握這一年,盡早清理檯面問題」。 其中關鍵,在於認定「台灣的機會之窗只有今年」、「明年兩岸出現新議題時,美國不再理你,台灣就會陷入困境」。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明年會出現什麼新議題,台灣需要美國挺住?否則就會陷入困境?為何今年必須把握機會,盡早清理檯面問題,否則機會不再? 直到吳伯雄3月22日拋出「一國兩區」,我們終於參透蘇起的話中有話。馬決定啟動兩岸政治豪賭,戰略考量有四: 一、台灣終將挺不住大陸壓力,必須對「回應一中框架、啟動政治對話」有所表述。馬深知必須在520就職演說正式表態,否則6月兩岸投保協議恐將流產,不但ECFA後續協商將難以啟動,陸資陸客+大陸對台採購也將難以落實。台灣經濟一旦同時面對歐債危機+兩岸經貿暫緩,恐將陷入空前危機。 二、大陸10月即將展開接班換屆,新上任的習李政權,至少需要2年以上,才能蓄積足夠政治能量處理兩岸難題。馬如果想在兩岸政治上有所突破,就必須把握胡錦濤剩餘任期的「機會之窗」,否則一旦拖過胡任期,至少必須等到2014年才能處理兩岸政治問題,屆時台灣已經面臨七合一選舉,恐將動輒得咎。 三、從政治對話走到政治談判,至少需要1年醞釀,屆時馬政府已解決美牛爭議,台美TIFA平台應已恢復啟動,美國就可成為台灣靠山,避免台灣擋不住大陸談判壓力,潰不成軍。 四、擔心民共交流,將使台灣選民愈來愈難分辨國、民兩黨的兩岸政策,因此國民黨必須另闢兩岸政治戰場,逼出國、民兩黨更根本的兩岸定位差異,使民進黨的台獨主張現出原形。 走出戰略模糊,邁向兩岸大妥協 四大戰略考量,使馬決定把握今年的機會之窗,順勢出清檯面議題,迎向今明兩年的政治議程。拋出「一國兩區」,不管是「一國」比「一中」、或是「兩區」比「各表」,顯然都更加明確,完全沒有模糊空間。換言之,馬決定從被動閃躲,走向主動出擊,提出「接受一國框架」,換取「承認兩岸治權」。 從「一中各表」走向「一國兩區」,表示馬將不再避諱兩岸政治定位,決定公開接受「兩岸同屬一國」、比「一中框架」更直白的「一國框架」,進而要求大陸有所回報,承認台灣的政治實體地位。 長期習慣主動出擊的大陸,顯然對國民黨突如其來的主動反擊大感意外,但國民黨既然公開表示接受「一國」,加上台灣法域(legal territory)確實與大陸互相獨立,不管從理論或實務,大陸都很難找到反對「一國兩區」的正當理由。 如果大陸默認「一國兩區」,正如蘇起所言「檯面議題將迅速出清」,兩岸必將啟動更緊密、更全面合作的新時代。打開「一國兩區」的潘朵拉盒,所有兩岸議題將從此解禁,不管是福是禍,台灣命運已經和大陸前途完全綁緊。 兩岸一旦默認「一國兩區」,兩岸政治議程將如何啟動? 2009年11月,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徐博東來台參加「兩岸一甲子」研討會,曾提出「適時開啟政治對話,促進兩岸政治關係發展」論文,徐是大陸海研中心特約研究員,也是全國台研會理事,對大陸對台思維相當了解。他建議兩岸政治對話和協商談判,應採取「先智庫後官方、先對話後談判」策略,先就政治對話的程序性商談做出安排,將「簽訂兩岸和平協議」作為最終目標。具體進程分為三階段: 一、宣布終止敵對狀態。 二、建立軍事互信機制。 三、簽署兩岸和平協議。 徐並建議,可依照輕重緩急次序,將台灣最關切的擴展國際空間、台灣政治定位、對台飛彈佈署等問題,納入兩岸政治對話和協商談判進程,逐步解決。換言之,一旦啟動兩岸政治對話,所有攸關台灣前途的政治議題,也將全面啟動。 預設兩岸統一,重啟統獨大戰 由於「一國兩區」比「一中各表」在兩岸政治定位上更直白,直接凸顯「兩岸同屬一國」,已經直接挑戰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底線,也與李登輝「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兩岸關係不是「一個中國」的內部關係」說法完全牴觸。可預期的是,國、民兩黨好不容易營造的「統獨淡化、現狀優先」,恐將一去不復返,統獨大戰已經山雨欲來。 國民黨先發制人,有如孫子兵法所言:「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國民黨拋出「一國兩區」,使民進黨毫無退路,除非民進黨改變兩岸定位,否則只能進入國民黨設定的「一國兩區」戰場應戰。 一旦陷入統獨古戰場,民進黨很可能再度激進化,十幾年的路線轉型,也可能前功盡棄,但愈來愈依賴兩岸經貿的台灣人民,也可能因此不得不選擇離開民進黨。果真如此,不但是民進黨的悲劇,也是台灣的悲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