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學團抗議高學費 要求逐年調降

立報/張舒涵 2012.03.26 00:00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Education is not for sale!」教育部將在4月公布大學學費政策,學生團體與工會在公布前夕來到教育部抗議,主張不應將學費決策權交由大學自主,政府應向企業課稅擴充教育經費,支付學費和勞動力再生產費用。他們要求教育部長蔣偉寧承諾不漲學費,逐年調降學費,讓教育公共化才能達到真公平。學生團體指出,平均一位大學生念1年書的成本達新台幣23萬元,佔家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33%(約77萬元);大學4年下來學費高達百萬,每年超過40萬人以上大學高中職學生必須申請就學貸款,還在念書就開始負債。他們提出三大訴求:要求學費逐年調降、反對大學自主調整學費、向資本課稅以擴充教育經費。▲學生團體要求凍漲學費外,並希望調降學費,最終以「免學費」為目標。(圖文/楊萬雲)台大學生會長鄭明哲指出,青年貧窮是普遍現象,超過80萬人次的大學畢業生背負學貸壓力,更別談競爭力,學費調漲後公私立學費差距依然存在,呼籲教育部應逐年提增教育經費。清華大學基進筆記社的大三同學認為,政府應對企業課稅,專款專用,增加公共教育經費預算。此外,大學不應變成付費使用的職業訓練所,他發現很多清大畢業生都進入竹科工作,但早在畢業前,這些科技公司就進駐校園以產學合作使用學生和教授的研究成果;雖然名為產學合作,但企業享受好處卻沒有付出相對代價,台灣高科技產業繳交的稅金過低,還能獲得政府大力補助,很不公平。他認為從稅制改良才是根本之道。學貸壓力繁重 侷限青年發展「我三餐不一定吃得飽,教育部憑什麼漲學費!」交通大學族群文化研究所碩二研究生葉明政以自己為例,高中、大學、研究所都讀公立學校,7年來學貸超過35萬,他一個月兼4份工作,支付健保費和補貼家用之後,只剩2、3千元零用。學費漲價,學貸也會跟著增加,他憂心就業後,收入未必能養活自己的家庭,還要花16年分期償還學費。他堅決反對教育商品化,要求學費逐年調降。亞洲大學資訊傳播系2年級同學劉惠中觀察發現,有同學背負20萬就學貸款,必須兼2份打工才能維持生活,將來畢業,得償還40萬學貸。她從學長姐的經驗看見,背負龐大學貸的畢業生,必須找到收入穩定的工作償還貸款,根本沒能選擇與自己所學相關或喜愛的工作,缺乏自主發展空間;調漲大學學費將讓背負學貸的私校生被社會排擠得更嚴重。公平分配資源 拒絕高教商品化「教育屬於全體人民的,請把大學還給社會。」反大學法人化陣線總召侯玠瑋呼喊,教育不該是使用者付費,教育屬於全體人民。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理事、中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尚志認為,學費調漲與否,反映台灣政府支持「市場基本教義」意識,學費調漲,政府也會減少高教資源,學生和家長就得自行補貼政府應負擔的責任,教育資源不會擴張,品質更不會提升。他贊同課徵資本利得擴大稅收是教育公共化的重要配套方案,讓財團承擔更多責任。他認為,要達到公平的高教資源分配,行政院得和其他部門協商,避免台灣高教走向「商品化」。抗議現場學生要求蔣偉寧出面接受陳情書,但只有高教司科長高忠義代表,卻因未能做出承諾,學生氣憤將陳情書撕毀。對此,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回應,要向企業加稅要考慮企業家的負擔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他認為高教等教育並非義務教育,接受高等教育是自由選擇,應自行評估再做選擇。向企業加稅補足教育經費缺口,他認為這是財政部的專業,學團應向財政部陳情。他強調,台灣財稅已相當困難,教育公共化或學費全免涉及國家定位問題,要從根本來看,究竟台灣要定位是社會福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