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社論:十二年國教與明星學校

立報/社論 2012.03.26 00:00
上星期六在一場關於十二年國教的座談會中,建國中學校長陳偉泓對十二年國教的規劃提出諸多質疑,引起社會各界普遍的議論,尤其關於入學辦法的改變,對於所謂明星高中勢將造成極大的衝擊,甚至會導致優良學校公、私立翻轉,而發展成明星學校存廢的爭議。許多明星學校的學生、家長以及教師們更是憂心忡忡。

嚴格說來,實施十二年國民教育與明星學校的存廢並沒有必然的關係。義務教育只要求國家提供足額的學校就學名額、並且不收取學費,即可。至於某個學校願意招收怎樣的學生,大可以放手讓該校自行決定,只要招足政府規定的學生名額。同樣,某個學生願意進入那所學校,可以讓該學生自行決定,政府只要保證每位學生都有學校可念(例如,在學生戶籍所在地的學校一定得接受該學生入學)。少數優良學校(即所謂明星學校)可以接受比較多非戶籍所在地學生入學。這樣的制度完全可以與十二年國教並存;最大的代價只是一些學校因招不足學生而教育經費略有浪費。

然而,明星學校存廢問題會在推行十二年國教過程冒出來,是因為推行十二年國教具有一個潛在目的:追求教育資源的公平,並且因而消弭由於考試競爭而扭曲了的教育宗旨。這種藉擴大就學名額來克服惡性競爭以及考試壓力的構想,一直是台灣教育改革者善良的願望。然而,我們認為,這個善良願望只是一個迷思。因為,這個潛在的目的是不可能藉由入學方式的改革而達成。明星學校的存在,是社會整體體制所塑造。當社會存在各種惡性競爭,當大學不斷以「追求卓越」作為辦學的目標,而祈求中、小學生不必進入卓越學校,不必重視考試與競爭,那是緣木求魚。

我們並非反對減少惡性競爭,也不是忽視考試壓力對教育的摧殘。但是,我們認為這不是教育事業單獨可以改變的,而是整個社會制度的問題。在社會充滿了激烈競爭的氛圍,要求學生不必追求卓越,這樣的教改目標注定要失敗。早期李遠哲領導的教改計劃也曾經以為“廣設高中大學”以及取消聯考,就可以達到學生快樂學習的目標。結果如何,人人皆知。

因此,教育部意圖把高中社區化,藉此逐漸消除明星高中的作用,這是不可能達成的目標。非特如此,如果公立明星高中平庸化,按資本主義市場邏輯,必然出現優良的私立學校——但是,學費高昂。其結果將是教育機會更加不公平。有錢人的子弟可以上明星學校(私立的),社會貧富兩極化將再生產下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