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古今書房:魔海對決資訊海

立報/唐澄暐 2012.03.26 00:00
■唐澄暐手邊有關神祕海洋的書中,沒有一本的封面比《世界的魔海》更可愛了。一條渾圓憨厚的鯊魚,蠢蠢地倒插在暈染的葡萄色海中,露出幾顆鈍鈍的小乳牙,對海底笑著。旁邊是孩童認真起來才寫得出的幾個樸拙大字,「世界的魔海」,裡面還不工整地塗進青草綠。硬要說醜其實也不會,甚至滿吸引人的,尤其是鯊魚露在水面上的半截,檸檬背透著藍綠底,甚至有種水般的光澤。但翻開書一頁頁讀下去反而覺得,用這種可愛圖案包住這書的內文,就像用笑容來掩蓋過於蒼白的顫抖,反而變成更令人不舒服的的臉孔。

又是失蹤的船隻嗎?如果還是這樣的故事就不需再多說,這本海上恐怖故事罕見地不以「失蹤」作為主軸,反而呈現了更多「找到」的恐懼。其中最驚人的一則故事是個毫無謎團的悲劇,它的恐怖就在於真實的紀錄從未失蹤,反而不幸地留了下來。

漂流的幽靈船

1927年10月31日,一艘美國貨船在西雅圖外海發現一艘漂流的日本小型漁船「良榮丸」,船上僅剩9具乾枯遺體。從船上保留的日誌中,揭露了這艘船過去近一年來的悲慘遭遇。1926年12月5日,良榮丸從日本神奈川縣出海捕魚,卻因引擎故障而漂流在離日本1千6百公里的海域中。缺乏動力與聯絡工具,船員只能靠著船上的食物和魚獲一天天撐下去,卻始終未被任何經過的船隻發現,而在營養和水源不足中一個個死去。生存者原本還有力氣舉行海葬,最後連將死者移出船艙的力氣也沒有;日誌也隨著船長在5月11日寫下最後寥寥數字而結束。5個多月後,海仍不打算將這慘劇吞沒,反而將其一路推至世人面前。

不過故事的尾聲還補上了一段怪事:12月23日,曾經有一艘美國貨船在離西雅圖1千英哩的海上看到一艘漂難的日本漁船,儘管貨船船長企圖營救,但漁船上的10幾人卻像是傻了一樣,只是望著貨船而已。

相當符合怪奇實話的結尾。就連已被談過無數次的幽靈帆船「瑪莉˙賽勒斯特號」(註1),也因為在尾聲加了另一段更離奇的事件,而變得更為懸疑。關於為何船上明明不像被洗劫過,全員卻消失無蹤的解釋,一直有一說是船員吃下保存不良,長了麥角菌的麵包,產生迷幻藥的效果,而做出超常舉動。故事就補了下面這段故事:1951年8月15日,法國的「朋桑埃思普利」(註2)小鎮忽然有上百人同時陷入瘋狂,並有4人死亡,起因有可能就是麥角菌。

除了這兩則故事外,還有數則船難離奇生還者、消失的船隻、幸運與被詛咒的船隻,以及海怪、水怪和冒險的犧牲者,甚至兩個被鯨魚吞下卻存活下來的人(註3);而我漸漸發覺,這一個個故事彼此之間,其實都能看出一種數字上的關聯——那就是每一則故事都有日期。不僅有日期,連地點和名稱都寫得清清楚楚。這可和之前的怪獸奇談不一樣,那些探險隊連前往的國家名字都亂寫一通,更不用說那種只有年份的的粗略時間。這些數字給了許多線索,讓我決定踏進另一片廣大而恐怖的海域去尋找答案:一旦進入,就很難離開的維基海。

無限搜尋資訊海

維基百科是我懂得用網路以來最喜歡的網頁。一來它是百科,而且比起任何百科都還要包羅萬象;傳統被當成知識的正經內容它都有,更棒的是,那些不被當成知識,以前什麼百科都不肯寫的,它也有,甚至因為喜歡的人多,資料更為豐富。二來它是無邊無際的超連結,這也是我將它視為魔鬼海的理由:每一則條目內文裡,字裡行間都還會開出新連結,忍不住點進去一看,又是另一個完整的條目,以及內文間更多的連結;為了查一件事,最後在各條目間逛了一兩小時停不下來,這種在維基海中的「時空迷航事件」對我來說早是家常便飯。

《世界的魔海》既然每一條都大膽地寫下船名、人名和詳細日期,那我就用維基海來驗證對決吧。瑪莉˙賽勒斯特號這種大牌的就不用了(除了船上並沒有吃到一半的餐點外,大致算是符合史實),良榮丸、畝傍艦、辰和丸這些日本船隻的事件幾乎都能找到條目,但在維基眼中,並沒有太多超常之事——那是海上通訊仍不普及,更缺乏衛星雲圖等氣象預測的年代,一個颱風大可在海上捲走船隻後化為氣旋,卻始終沒被發現過。而良榮丸的悲劇,維基也有說明;許多恐怖謠言,像是船員發瘋或相殘互食之類的傳說,是從1970年代開始在日本雜誌出現(有趣的是,這本書的文字也透露自己的完成年份是同年代的日本),甚至把良榮丸船員無視美國貨輪那段故事,直接加註連結為「一個網路上常見流傳的都市傳奇」。倒是法國小鎮的瘋狂事件,藉著搜尋「麥角菌」並在各種語言間轉換,還真的能找到紀載,甚至更進一步地提到,曾有人懷疑是美國中情局在當地進行LSD(迷幻藥)的實地測試。

維基海在全球愛好者共同建立修改下日漸強大,甚至將世界上所有船難事件列表,按年份、海域、國籍、原因詳細分類。比較困難的反而是,因為不知如何把中文譯名還原為英文單字(如果照著書上的中文打,往往只能得到照抄的網路奇譚),尤其多半都是人名或船名。但網路海洋的搜尋冒險就是這樣,窮則變、變則通,人名不知道怎麼翻譯,就把內容裡的年份、綽號,以及任何關鍵字,都丟到更龐大的google海裡面,繼續搜下去。

不變的故事性

這場海與海的對決,已逐漸由維基領軍的資訊之海取得優勢。雖然這本魔海的故事比起其他怪奇書籍已算引據有實,但仍被搜尋出許多誇大的添加物。有一艘載滿黃金被潛艇擊沉的船(船上還有一個服務生在海底沉了幾天,這才是重點)根本找不到紀錄;有一艘潛艇S-5確實出了意外且全員奇蹟生還,但並沒有一個夢中有人告訴他當天要去該地救人的商船船長。被鯨魚吞下而侵蝕發白的男人,居然也有國外學者很認真地解釋了這個傳奇(兼宗教)故事為何不存在。最有趣的大概就是「西伯利亞的湖怪」這則吧,《世界的魔海》提到1964年一群莫斯科大學的研究者在亞庫脫共和國的海爾湖(註4)看到湖怪,並有留下書面報告。但維基百科的解釋是,故事中發現怪物的學者其實只是負責搬運行李的移工腳伕,而且他自己也承認這個故事「只是用來娛樂同事或擺脫工作的藉口」。一個隨口的玩笑話,就讓我們從小沉迷到大,真是的。

恐怖的魔海就這樣被資訊之海逐波吞噬侵蝕,最後只剩小小一片,保留了說故事的核心秘密,再多的真相也就無法淹沒它。那一則文章寫道,1851一艘捕鯨船在南太平洋作業時遇見了大海蛇,追擊了數天才讓大海蛇精疲力竭地浮上海面。但因補鯨作業尚未結束,無法攜帶這麼長的屍體,只好把頭切下來留在船上,並把現有的鯨油和「蛇油」交給友船帶回,繼續追捕鯨群,卻從此失去了蹤影。要在故事的魔海上存活就只能這樣,讓你瞥見一瞬間的證據便收起來,說完了故事就走,你因為好像看過而覺得是真的,但沒有任何能再交給別人的證據;於是你只好說下去,再把無憑無據的故事傳給下一個人,讓它永遠不存在過,卻也不曾消失。

註1:可搜尋Mary Celeste。註2:可搜尋Pont-Saint-Esprit。註3:他們的名字分別為James Bartley和Peleg Nye。註4:可搜尋Lake Khaiyr。

世界的魔海,蔡玉英譯,大成出版社民國65年8月出版。真可愛的封面,不是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