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一國兩區概念 具可操作性

中時電子報/王銘義/特稿 2012.03.24 00:00
吳伯雄在「吳胡會談」搬出廿年前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制訂兩岸條例所引用的「一國兩區」法理概念,說明台灣處理兩岸事務的法律基礎,不料,這個沈寂多年的法理概念,卻再度挑動了兩岸關係定位的敏感神經。

自承「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只是執行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所交付任務的吳伯雄,在完成馬政府國安幕僚所研擬的「劇本」,離開人民大會堂、會見新聞界之後,即刻感受到媒體對「一國兩區」這項政治敏感符號的高度關注。

其實,不論是制訂兩岸條例所依據的「一國兩區」(台灣地區/大陸地區)法理概念,或隨後制訂港澳條例所延伸的「一國四區」(兩岸/港澳)四個不同法域的概念,其核心考量都在於遵循憲法增修條文的精神,並維繫兩岸關係或台港台澳關係的持續穩定發展。

廿年來,台灣朝野對兩岸關係定位爭議不斷,對兩岸如何開展互動交流也有不同的見解與主張,但唯一不變的是,規範兩岸關係的基本法典:兩岸關係條例,歷任三位總統,幾經政黨輪替,任誰都不敢輕易加以更動。

兩岸條例歷經廿年的政治風雲,最大幅度的修法,正是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時期,而蔡也是港澳條例的起草人。因此,「一國兩區」或「一國四區」,並非全然只是國民黨的法理概念,應是具有現實意義與可操作性的概念。

吳伯雄所闡述的「一國兩區」法理概念,以及認知兩岸是「特殊關係」的說法,在大陸官方媒體《新華社》的新聞稿則被刪除了。這項訊息管控顯示,中共對吳伯雄代表馬英九拋出的法理論述,仍在評估與觀望階段。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