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國科會:新移民報導朝正向發展

立報/呂苡榕 2012.03.21 00:00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國科會的新移民研究針對1994年至2011年間的媒體對新移民報導進行文本分析,發現這幾年來,媒體對新移民的報導內容越逐漸朝正面發展。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馮涵棣指出,這樣的改變不僅來自新移民自身的努力,許多學者與民間團體也發揮正面影響。▲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馮涵棣指出,1999年以前對於新移民女性的負面報導偏多,甚至把她們視為性病與愛滋病的帶原者。2000年開始則以中性報導為主,雖然之後仍有不少負面報導,但亦出現正面報導。2007年之後,公共論述對新移民越來越友善,顯示新移民自身努力,與民間團體的協助下,已逐漸擺脫過去依附丈夫的附屬品形象。(圖文/黃士航)根據馮涵棣的研究,由於新移民女性普遍來自經濟環境較差的地區,因此一開始媒體總視她們為「無可奈何的受害者」、「社會問題製造者」或是「唯利是圖的吸血鬼」,以帶有偏見的「外籍新娘」一詞稱呼。2002年「外籍配偶」一詞才開始出現,取代原本只把她們工具性的當成「新娘」的稱呼。2007年「新移民」稱呼開始出現,並且在2011年取代了之前兩種稱謂,以更加中性的方式看待這些遠渡重洋來台的人們。馮涵棣指出,1999年以前對於新移民女性的負面報導偏多,甚至把她們視為性病與愛滋病的帶原者。2000年開始則以中性報導為主,雖然之後仍有不少負面報導,但亦出現正面報導。「2007年之後,公共論述對新移民越來越友善,顯示新移民自身努力,與民間團體的協助下,已逐漸擺脫過去依附丈夫的附屬品形象。」對於這份研究結果,擔任第一線新移民服務的南洋台灣姊妹會北部辦公室主任吳佳臻表示,這幾年媒體報導的確越趨友善,但有些社會新聞仍強調新移民的身份,可見整體社會仍帶有偏見。而政府政策也影響社會看待她們的眼光。吳佳臻指出,以身份證相關法令來說,由於新移民必須等待好幾年才能拿到身份證,其間若離婚得返回母國,因此許多姊妹即使面臨家暴問題,也只能選擇隱忍。但是新聞媒體卻只看見,新移民拿到身份證後立即離婚,民眾無法得知背後脈絡,以為新移民只要一拿到身份證就會拋開家庭。而這樣的問題也傷害了姊妹的形象。「政府部門對待新移民的態度,影響社會觀感。」吳佳臻表示,例如外交部的境外面談本身有許多問題,但是外交部卻認為這些規範都是為了「國土安全」、「國家主權」,甚至把駁回的案件量當成政績。這也塑造了新移民似乎對於國家安全有疑慮的形象。吳佳臻坦言,雖然民間氣氛有改善,而過去鐵板一塊的移民署也逐漸鬆動不良政策,包括現在各地服務站都配有社工,但是,掌握新移民能否順利來台的外交部,至今對新移民的態度仍有改善空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