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傳承族語 四季人從生活做起

立報/張舒涵 2012.03.14 00:00
【記者張舒涵宜蘭報導】「如果沒有學好母語,部落長輩會問我,妳是平地人還是泰雅族人?」四季國小5年級的華婕娓娓道來想學好母語的理由。宜蘭縣大同鄉四季國小發展原住民文化作為校本課程,特別注重母語教學,國小每周安排一次晨間時光進行族語交談,幼兒園部每天都有。四季國小校長李文璋說:「我們希望讓學生感受泰雅族語的優美,而非死背考試的方式逼學生吸收,若讓學生感到厭惡,就不用學了!」他們從日常生活做起,讓學生有更多接觸母語的機會,延續部落文化。教育部推廣母語教育,國小每周都有一堂母語課,希望學生不要遺忘自身文化。四季國小屬於泰雅族部落小學,為原住民教育發展重點學校,李文璋是土生土長的四季部落人,說著一口流利的泰雅族語。他認為,雖然照規定一周只有一節課,但聊勝於無,一堂母語課也能有起頭作用,站在教育角度,的確不適合再增母語課,否則會排擠其他課程;他認為,學習母語不限於課堂時數,可從校園和家庭做起,拉長學生接觸母語的時間。▲為了讓四季部落的族語保存下來,四季國小每週上一堂族語課外,老師也常鼓勵全校同學多說母語,幫助學生記憶。(圖文/楊萬雲)英語、母語分不清不同於一般小學的校園處處貼英文標語,四季國小校園多處貼著泰雅族語;學校與四季社區發展協會合作拍攝校園步道中的動植物,詢問部落耆老泰雅族語的正確的名詞和特性,把蒐集來的資料放在學校民族教育的網站。李文璋和民族支援教師高琪輪流替學生加強母語,每周除了母語課,他們在國小部每周進行一次族語交談活動,在幼兒園部則每天利用晨光時間以族語與學童互動。李文璋說,活動中會找主題,全程以族語和學生聊天,提問或請學生翻譯,一開始,常需要比手畫腳,也會看到幼兒園學同一臉茫然,久而久之,他們逐漸融會貫通,解釋得越來越精準。民族支援教師高琪是母語課的指導老師,她解釋,低年級以學習常用的口語對話為主;中年級生則要開始學習字母拼字、高年級生會接觸文法、讀課文。母語推動最大的挑戰是,當母語課與英語課相遇時,學生容易混淆。高琪解釋,原住民族語和英語的母音相同,對於少用母語對話的家庭或從城市轉學來的學生,當學校的母語課遇到英語課時,容易搞混,她舉例,教學生認識人體器官時,曾教過的單字「bubu」(女性胸部),但若按著英文拼音發聲,完全不是泰雅族語;尤其在國小5、6年級時,英文與母語課程開始邁向進階程度會產生這種狀況,國中時期更為明顯。▲四季國小族語老師高琪表示,推動族語教學的難處是拼音方式與英文相通,學生常常在這兩者之間造成拼音的混淆。(圖文/楊萬雲)潛移默化才有效果她發現,學生學習母語與家庭是否講母語息息相關,隨著年級上升,孩子的母語程度差距也越拉越大。她建議,學好語言應從小訓練,學校多次在家長會提醒,從家庭開始,給孩子一個優良的母語環境,常以母語溝通,孩子學習較不吃力。四季國小偶爾會有從城市學校轉來的原住民學生,為了取得母語認證得以考試加分,輾轉回部落小學唸書。李文璋強調,母語課程只是一種指引方式,學習族語主要還是要靠對話,潛移默化學習才有效。他認為,學習母語不應該講究考試和背誦,真正受過教育訓練的老師,有編教材的能力,也要有調整教學的能力,應該讓學習族語變成容易親近,若死板教學造成學生壓力,導致他們失去學母語的興趣,不可能學好。「我們要做得應該是讓學生感到泰雅族語很優美而去學,而非強迫學習。」許多原住民長大離開部落就很少講族語。不過,李文璋發現,他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用泰雅族語和他對談,5歲後離開部落生活,失去學習母語環境,20多歲時再度回到部落,才發現自己從沒忘記母語。有鑑於此,他希望從幼兒園開始強化學生的母語能力,「即使他們可能一知半解,但有一天可能心領神會,學習族語是讓部落文化傳承下去的重要因素,或許要1、20年才看得到成效,我們不該放棄。」▲四季國小校長李文璋希望學校推動的部落文化教育,可以帶動社區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圖為李文璋示範如何吃泰雅的糯米飯。(圖文/楊萬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