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方紹能先生捐贈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影像500張 供史前文化博物館典藏

大台灣旅遊網/宋富豐 2012.03.13 00:00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配合博物館二期展示計畫之推展,於民國93年起開始進行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標本文物的徵集與蒐藏計畫,迄今史前館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標本文物的蒐藏量已達三千多件,蒐藏品之珍貴性、精緻度與完整性堪稱國內的翹楚。方紹能先生為共同襄贊史前館於2013年即將推出的「帶代相傳:亞洲背兒帶國際巡迴展」,毅然決定捐贈二十多年來在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考察所紀錄的幻燈片共計500張,授權史前館得以永久無償使用與典藏。

  攝影師方紹能,畢業於香港英白奇學院設計系,曾任職香港多家報社與出版社,1983年開始轉換跑道,投入報導攝影的生涯,足跡迄今遍佈亞洲各國,以及歐洲及中南美洲的祕魯、墨西哥以及北非的埃及等地。早期攝影作品發表於世界各大媒體外,同時也以專題報導方式,刊載於中外知名的人文地理雜誌。

  自1988年起,他深入中國西南山區,長期觀察並紀錄川、滇、黔當地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節日祭典和服飾文化,目前累積影像資料已達數十萬張。透過這些生動的田野影像,紀錄了包括藏、蒙古、維吾爾、哈薩克、彝、傣、白、苗、侗等三十多個少數民族的文化影像。方紹能先生近期主要的拍攝作品包括「苗族服飾圖誌:黔東南」、「藍色繽紛: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藍染圖錄」、「背兒帶: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背兒帶圖錄」、「重現泰雅:泛泰雅傳統服飾重製圖錄」、「不褪的光澤:臺灣原住民服飾圖錄」與「織杼聲起:臺灣原住民服飾傳承與創新圖錄」等。

  方紹能先生本次捐贈給史前館的500張幻燈片,內容主要為中國西南苗族52個支系的服飾類型、穿著樣態、風俗禮儀、節慶活動與村寨建築等。除了影像本身之外,這批影像同時伴隨著相當詳細的拍攝地點、時間與主題等資訊。近二十年來,受到中國大陸改革開放與快速經濟發展的影響,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社會與文化產生了非常快速的變遷,方紹能先生捐贈的影像忠實紀錄了傳統與變遷中的文化過程,搭配史前館已蒐藏的標本文物,可預期的將是未來進行研究、出版、展示教育時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料。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近年獲贈許多珍貴典藏文物,包含96年天主教白冷會傅義修士捐贈229卷2548張建築手稿、97年日本岩佐嘉親先生捐贈數量2萬多件南太平洋南島民族文物資料。近年來,許多民間文物收藏者,看見史前館典藏與研究成果不斐,均樂意將自家收藏的文物捐贈給史前館,也有捐款資助考古發掘者。史前館表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文物是人類記憶的物證。原住民文物並不僅限於傳統的木雕或織衣,還包括潛藏在生活與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事物。因而從博物館保存物質文化連結精神層面的角度來看,希望大家都能珍惜、保存、愛護與歷史有關的物件,如文物、紙本、用品、建築、景觀等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

  如果您不了解如何妥善保存文物,史前館可以協助您,也歡迎您捐贈給史前館,由文化機構負責保護您的、您家族的、您部落與族群的記憶,成為與大家共享的記憶與資產。史前館表示,捐贈標本文物在完成取得作業以後,將由典藏人員進行入庫前的相關整理與登錄工作,這些步驟包括標本點收、整理清潔、分級與分類、編號、測量、編目、影像拍攝、資料建檔、保存盒製作與入庫上架等程序,希望可以為捐贈者珍藏的文物找到永久安住的家。若您有文物欲捐贈,請聯絡史前館研究典藏組。(攝影/宋富豐)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