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劉昌德:從林書豪看台灣的國族認同焦慮

新頭殼newtalk/新頭殼newtalk 2012.03.06 00:00
新頭殼newtalk 2012.03.06 孔德廉/台北報導

「豪小子」林書豪在NBA賽場上的好表現,讓他順利從板凳球員崛起,進入先發名單之列,而且還在短時間內吸引全球媒體的關注,並讓熱潮延燒至今,達1個月之久;不過,在這股「林來瘋」的風潮背後,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劉昌德指出,國內媒體如此廣泛且不間斷的報導,不僅顯現了臺灣在「尋求國族認同」上的焦慮,更是扭曲體育文化的「不正常表現」,媒體應該長期有專業、有系統的去報導體育賽事,才是良好的解決之道。

今(6)日中午新頭殼的開放編輯室節目,邀請到劉昌德對於1個月以來,台、美媒體瘋狂報導林書豪的現象,做了深度探討;針對該現象的形成,劉昌德先從美國與台灣媒體的不同背景,剖析兩方將焦點擺在林書豪身上的原因,接著,他直指媒體這樣不停擴大報導並將新聞綜藝化的做法,報老闆或媒體主管應負起最大的責任。

針對美國媒體以各種面向報導林書豪的現象,劉昌德指出,這牽扯到美國社會中長久以來的種族歧視問題,因為不管在各種場域中,亞裔民族長久以來揹負著「書呆子」等刻板印象,而這種現象在運動場上更加明顯,因為黃種人身型較小、爆發力弱,必須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獲得重視,而在這陣子美國媒體瘋狂報導下,好像看見了亞裔民族的翻身,但劉昌德強調這並不是事實,只是媒體希望藉報導淡化隱藏的種族歧視事實,這僅僅是在「掩蓋」種族問題,並非「解決」問題。

而在台灣方面,劉昌德則指出,國內媒體將林書豪造神的舉動,其實是反應了台灣在國際社會中的處境,因為長久以來,臺灣不被各國所承認,也沒有甚麼可以凝聚共識的集體認同,因此才會將林書豪當作投射的對象;不過劉昌德也指出,臺灣不斷期待國內選手在美國的運動場上能有一番成就,而這在文化及國際認同上,是「走不出被美國殖民的心態」,是偏差的國際權力認同,臺灣應該將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扭轉過來。

另外,對於台灣媒體在短時間內瘋狂追逐林書豪的「表面化」行為,劉昌德也直指「媒體老闆要負起責任」,因為當廣大群眾指著記著的鼻子罵時,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想到,記者也只是在執行上司所交代的任務罷了;而且他也強調,在許多媒體的體系中,並沒有一套專業的訓練機制(SOP),在記者沒有體育的專業知識背景下,硬要去採訪體育新聞時,所出來的成果當然「不堪設想」。

因此,劉昌德指出,拿體育的傳播政策為例,為了改善這種只追逐明星的情況再次發生;首先,臺灣政府應該重視基層運動員的培養,並且設立完整的體系,讓各級體育賽事都有完整的賽程規劃及發展;再則,媒體更應該就整個賽事或運動,做長期、有系統的專業報導,而不是像近來受到林書豪影響,才大幅報導如北一女中奪得女子高中籃球聯賽(HBL)冠軍的消息,這種扭曲體育文化的作法,其實是很短視的。[完整的影音請至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22872]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