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改採蠶食 陸企立足美加能源業

中央商情網/ 2012.03.06 00:00
(中央社台北2012年3月6日電)傅成玉率領大陸企業,首度欲收購美國油業資產時,曾激起排山倒海的反對聲浪,並以失敗告終。在事隔7年後,傅成玉這回砸下數十億美元再度扣關,卻是一路暢行無阻,連丁點的反彈聲浪都未出現。

據華爾街日報(WSJ)指出,傅成玉這回成功的訣竅在:尋求少數持股、扮演被動角色、事先向美國主管當局照會,以及要求中國籍員工與美國先進技術保持距離。

資訊供應商Dealogic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以來,大陸企業已在美國、加拿大的油、氣交易上砸下逾170億美元,使他們能源饑渴的國家得以在這個以油氣探勘創新技術享富盛名的地區搶佔一席之地。

北美地區如今已成為大陸海外油氣投資的主戰場,而傅玉成一直扮演急先鋒的角色。傅成玉最先是擔任中國海洋石油(簡稱中海油)董事長,如今則出任世界最大油公司之一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簡稱中石化)董事長。

2005年時傅成玉豪氣干雲的企圖收購加州聯合石油公司(Unocal Corp. US-UCL),卻功敗垂成。最近幾筆交易的路數則截然不同,大陸企業通常僅預付一定款項,取得油氣田部分權益,並同意分攤鑽探成本。

切薩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 Corp. US-CHK)執行長麥克蘭登(Aubrey McClendon)指出:「中海油高層認為,以類似的合資方式進軍美國能源業,或許比較不具威脅性。」麥克蘭登2010年與傅成玉敲定一項交易,就此掀起了大陸投資熱潮。

這些交易滿足了美中雙方迫切的需要。美國企業開發了創新的油氣探勘技術,卻亟需資金以求其實現。相對的,大陸國營石油企業則積極在全球各地尋找油氣資源,以滿足經濟發展之需;以及各項技術,藉以開採國內難以開採的資源蘊藏。

大陸熱錢進軍北美能源業,屬於大陸國企與民營企業掀起投資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熱潮的一環。大陸熱衷投資海外,主要鎖定能源、礦產,以及對大陸經濟高速成長具關鍵影響其他產業。

這些併購交易不僅讓大陸買主在新市場取得立足之地,在某些情況下,大陸還得以一窺美國的科技與管理堂奧,將來可以引進中國大陸。

以各種形式的能源來看,大陸在2009年已凌駕美國躍居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國。國際能源總署(IEA)估計,大陸也可能躍居全球最大石油消耗國,主要拜大陸中產階級崛起,帶動汽車需求大增之賜。

目前進口石油佔大陸石油需求一半以上,且其中大部分來自伊朗與蘇丹等潛藏地緣風險的地區。據英國石油(BP GB-BP/)發佈的統計回顧(BP Statistical Review)顯示,大陸天然氣消耗在2006年至2010年間幾乎倍增。

大陸再度扣關美國能源業,顯示大陸已汲取教訓,知道如何讓美國能源業與政治人物不再對大陸熱錢抱持戒慎恐懼態度。

荷蘭皇家殼牌石油(Royal Dutch Shell GB-RDSA)前主管孫嗣敏(S. Ming Sung)指出:「買下一家公司的部分股權,並與它一起打拚,這家公司就會成為你跨足美國市場的最堅強盟友。」孫嗣敏曾向中石化提供諮詢,目前在力倡潔淨能源的多個組織擔任顧問職。(譯者:中央社趙蔚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