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新聞一窩蜂 專家學者提自律

中央社/ 2012.03.05 00:00
(中央社記者郭羿婕台北5日電)近來一窩蜂式新聞報導引發爭議,中央通訊社董事長陳國祥今天提出檢討面向,包括媒體可監督政府、挖掘真相,但不能侵犯司法、不能淪為片面正義,且商業利益不能凌駕公共利益。

中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主辦「新聞出版自律座談會」下午在世新大學舉行,邀新聞評議委員、傳播學者、台北市報業商業同業公會、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等代表,探討媒體報導社會事件的省思。

中華民國新聞媒體自律協會理事長成嘉玲表示,以藝人Makiyo事件為例,相關新聞報導確實超出比例原則,媒體很難他律,新聞界應自省、自律。

世新大學廣電系主任謝旭洲表示,新聞一窩蜂現象存在已久,很難徹底解決,在商業體制下運作,少有如公共電視、中央社等這類媒體願意當模範生,均衡報導更多重要新聞,而社會是否也該給這些媒體多點鼓勵。

受邀出席的陳國祥提出多項檢討,像Makiyo事件,媒體出發點是要反霸凌,卻成為霸凌者,想發揮正義卻變成媒體審判、侵犯司法獨立,加上媒體追求收視率,屈從於商業機制,透過無節制的大量報導和煽情評論,挑起觀眾激憤,演變為全民公審,形成一面倒的輿論壓力,這些都是需要改進的面向。

陳國祥指出,媒體對Makiyo案的處理,反映自律、他律機制未起作用。他歸納4大原因,包括電視恣意妄為、政府束手無策、牽制機制缺席、民間監督沒有力量。

陳國祥說,商業機制過度凌駕電視,且政府受制於依法行政,不能過問媒體不違法的內容,顯示立法授權不足,公權力所能施展的空間不大。

其次,電視經營者、廣告主、節目供應商、收視率調查機構等單位形成利益共同體,難以發揮牽制作用,而媒體外部監督機構,多數缺乏公信力或代表性,或具有政治立場等,無法建立權威。

至於如何導正新聞媒體為人詬病的問題,陳國祥認為,政府須強化規範、民間須加強監督,但這些恐怕都是不切實際的期待,最重要的還是媒體自主管理、內容產製者自我節制,所以媒體工作者應把握機會反省與調整。

他提出多項改善準則,包括商業利益不能凌駕公共利益、不能違背社會公序良俗;媒體監督政府但不能侵犯司法空間,媒體可發掘真相並評論,但必須節制;追求正義須審慎,不能淪為片面正義;媒體褒貶是非,不能變成製造二元對立,尤其談話節目更值得檢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