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灑落地面,彩蝶伴隨微風翩翩起舞,此番美景已不再是台灣隨處可見;但你可知道,早年台灣其實是蝴蝶王國,更是日據時代研究昆蟲產業的基地,南投埔里更有「蝴蝶鎮」之稱。(圖�中山大學研究生韋家軒提供) 由於台灣四面環海,封閉的地理位置造就絕佳的蝴蝶生長環境,數量豐富、高比例的特有種讓早期台灣在昆蟲產業上發光發熱。當時的蝴蝶手工藝品加工業中心便是南投埔里,全台灣的蝴蝶種類約有四百二十種,埔里所擁有的種類就高達兩百多種,因此搏得「蝴蝶鎮」的美名。隨著台灣蝶類的研究熱潮,日本成立的昆蟲社與台人做生意,由余木生一家人帶頭也紛紛捕捉蝴蝶販售的行列,全台灣約有一萬人間接、直接從事蝴蝶標本製作與販售的產業,每年用於製作蝴蝶標本的紙張高達五億,由此可見當時昆蟲產業的興盛。除了透過珍貴的蝴蝶資源製成標本外銷,讓世人能夠一窺台灣的神秘面紗,蝴蝶手工藝品加工業也可以說是台灣早期農業社會轉型工業過度期的經濟支柱,幫助許多人填飽肚子及養活一大家子。 昆蟲產業的榮景一晃眼就是十多年,直到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人一窩蜂湧向台灣做昆蟲加工生意的人逐漸減少,市場對於蝴蝶標本的新鮮感不再,再加上往後台灣工業快速發展,對於山坡地的開發促使蝴蝶的生態環境受到破壞,蝴蝶手工藝品加工業由80、90年代起逐漸式微。早年率先投入蝴蝶產業的余木生家族也因應產業轉型而成立了《木生昆蟲博物館》,並由第二代人稱「蝴蝶阿公」的余清金先生接手擴大博物館進行昆蟲生態教育,致力發現新物種,繼續發揚父志。雖然余家是從事昆蟲產業的商人,卻對台灣的生態教育極有貢獻,不僅用心做產業也投入許多心力研究,並發表許多專業的書籍集報告,讓現金的台灣人雖然來不及參與蝴蝶王國的過去,卻能透過書籍、照片回味70年代的興盛繁榮。 由於昆蟲的生活期短暫,且繁殖力強,採集上較容易,一直是學校教學的題材;卻因為近年來生態懷境的改變,都市化的結果導致許多昆蟲棲息第遭到破壞,許多常見的昆蟲也逐漸消失。如何愛護土地,延續仍生存於寶島的物種,傳承美好文化及豐富的生態環境,才是當代人面對昆蟲生態的首要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