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妄想」說故事 跨越聲音與影像

民生@報/陳小凌 2012.03.02 00:00
圖說:美國前衛藝術家蘿瑞.安德森今天抵台。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在音樂和行為藝術間遊走,三獲葛萊美獎提名,美國前衛藝術家蘿瑞.安德森今天抵台,中性的裝扮卻掩蓋不住女性的魅力;這位70年代卽致力跨界藝術家,將在三月三日【2012台灣國際藝術節】進行音樂劇場《妄想》(Delusion)亞洲首演,透過「說故事」的方式,藉由科技、多媒體的前衛演奏,帶來一場跨越文字與夢境的演出。

蘿瑞說,《妄想》是向自己過世的母親致意的作品,西方的故事總是圍繞在英雄、父子等議題,但卻比較少碰觸母女議題的部分,也是蘿瑞面對母親與愛犬相繼過世,西藏密宗信仰,以及各種她所關心的死亡課題所發想出的生命詩篇。她說:這也就是當初自己想要創作這部作品的緣起之一。《妄想》由20個短篇故事所組成,開頭以某個故事的結尾作為開頭,但述說的卻是存在於每個人心中的感人故事。

《妄想》演出一開場,即以強烈的電子音樂為演出揭開序幕。接著蘿瑞以註冊商標式淘氣又正經的口吻一邊講述故事,一邊透過親自演奏電子小提琴,以宛如薄霧的演奏和絃以及犀利但充滿省思的話語化身為一位說故事者,搭配舞台上一面有如翻開書本般的大銀幕、一面有如上下顛倒的床的大銀幕、小如燭光的小燈點綴,以及巧妙的影片和各種影像及聲音裝置,晦澀地暗示《妄想》跨文字與夢境的兩極呈現。

在演出中,蘿瑞帶領觀眾在黑暗中錯覺冥想,低迴控訴幽冥宇宙、身分認同、深藏的記憶與潛藏在每個人心中的迷思與渴望,讓觀眾反思自己、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國家,以及世界與歷史,各種千瘡百孔的界線。在一個個神秘短劇所組成的故事中,蘿瑞將施展點石成金的魔法,將精靈、神秘、幽靈船、逝去的親人等意象,轉換成詩意篇篇的舞台聲光,激發觀眾心底深邃的驚駭,最終進入一個幻影般的世界!

《妄想》雖然是為2010溫哥華冬季奧運所創作的作品,卻被《倫敦泰晤士報》讚譽是:「一部對宇宙提出質疑的多媒體鉅作,宛如無條件的愛的哀歌。」,也被西方藝評盛讚為蘿瑞近來最好的創作。

70年代起即以行為藝術於紐約受到矚目的蘿瑞,出生於芝加哥,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雕塑研究所,但卻勇於嚐試各領域的藝術創作。她不僅是當代知名前衛媒體藝術家、行為藝術家、視覺藝術家,也是一位詩人及音樂家。而她在多媒體音樂上的優異表現,以及聲音裝置設計上有卓越的貢獻,更讓她在音樂與多媒體藝術史上留名。她曾經發明以錄音帶磁帶代替小提琴弓毛來拉一把自製的小提琴,也曾經發明聲音變聲器來改變自己說話的聲音。她更是第一位駐美國太空總署的藝術家。

如何界定科技媒材在她的創作中扮演的角色時,蘿瑞表示:科技之於她只不過是一種說故事的工具,就如同拿著鉛筆畫圖說故事,鉛筆只不過是說故事的工具而已。很多人以為她的作品僅只是科技媒材的炫燿之作,其實不然,她的作品層面其實著重在人性感動人心的一面,科技只不過是述說故事的媒材。

蘿瑞是一位優秀的說故事者,無論使用何種媒體,「說故事」似乎是她作品的共通點。音樂創作往往具有令人震撼的敘事張力,表演也總是跨越純音樂的演奏方式,加入大量文字與多媒體元素,帶有濃厚個人風格。3月3日在國家音樂廳亞洲首演的《妄想》,蘿瑞將會訴說這些在我們心底深處流動的故事,喚醒你我的情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