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社論:上網非關人權

立報/社論 2012.02.28 00:00
社論:上網非關人權本地對於網路的焦慮已經達到一個高峰,歷來皆把這個議題侷限在產業競爭力的話題,尤其是,當台灣有意無意地拿自己跟南韓做比較時,網路頻寬就成為比較的項目之一,據說台灣的寬頻上網單價,高於其他的先進地區。直到日前,行政院長陳冲在電信產業展突發驚人之語:無線上網是現代人的基本人權,此話題又再次被炒熱。

無線上網其實無關人權,甚至跟產業競爭力無關,純粹只是特定產業的話題、符合特定產業的利益而已。上綱上線到「人權」的層次,只能先怪政治人物為了應景發言時,沒有考慮到潛在效益,其次則要怪媒體蒙昧不明事理,把幾個電子產業的需求擴張成經濟的大議題。

網路的頻寬與內容是否優質毫不相干,今日各界不斷地把頻寬、上網便利性當成網路時代的優先議題,其實是在部分電子業的業者希望以網路電視這類服務型態,來充當產業火車頭的需求而已。網路作為商業的基本平台,從1990年代開始,歷經幾個發展階段,頻寬是炒作重點,從柯林頓時代倡議要發展資訊高速公路,就開啟了對頻寬的建設,高峰期則是90代末期,也就是在網路泡沫即將出現時。當時一度認為光纖網路的頻寬建設是未來的熱門話題,基本的推論是,網路將成為日常生活必需品,基於各種用量推估,認為頻寬將持續不足的狀態,於是,架設光纖網路相關設備都是股市炒作的焦點。只要稍微回顧一下當年的新聞,就可以看到網路設備業者的購併金額,甚至屢屢創下紀錄,熱絡的情況,甚至連台灣首富郭董都宣布要啟動一個相關零組件霸業的「鳳凰計畫」。

但是,到了網路公司的泡沫破裂後的數年,相關的統計卻顯示,當年光纖網路的建設成果只能用「慘」來形容,結果是,實際使用的網路頻寬不到實際已建設完成的1/3,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的光纖網路建設其實都是閒置、浪費掉的。

結果,人類還是挺健忘的,就算是號稱菁英的政治、產業高層也不例外。從網路公司的第一波泡沫後,才隔了幾年,我們又舊酒裝新瓶把當年的老話題重新包裝。大約10年前,光纖網路頻寬議題是繞著網路的需求而展開的,10年後的現在,倡議者又把這個議題圍繞著使用的需求,然後,又搭上政治人物的「人權」說,而取得一定的發言權。

我們似乎忘了,頻寬其實只是資訊產業中的一個要件而已,再怎麼擴張,也不可能涵蓋到整個產業;再怎麼論述,也不可能單靠網路頻寬,就變成產業的領頭羊。網路頻寬、無線上網的議題,直接牽動的是網路電視、網路交易等產業,這是蘋果、Google等業者即將開打的戰場,是傳統電子媒體、電影業者存亡的關鍵,相關的產業佈局正在醞釀,只要看看最近的行動通訊世界大會(MWC),就可以感受到山雨欲來的微妙氣氛。頻寬,是這其中的一個子戰場,隨處可上網的便利環境,才能確保整個產業版圖的完整,夠大的頻寬,才能確保高畫質影像在網路上播放。一旦這個佈局實現,將可能帶動新一波的產業發展。

這其實是見樹不見林。嚴格說來,電子產業界有其他的議題,更值得注意,優先性、重要性未必遜於網路頻寬。但是,在長期的醞釀之下,頻寬、無線上網的便利性,在公共議題取得一定的正當性,似乎它們是網路時代的公共議題的代表。但是,這只是基於產業界特定部門的需要,不是全部,而且,從實際的狀況來看,網路的資訊品質,跟資訊量,並沒有直接關係。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