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雲林偏鄉溼地 朝向生態觀光

中央社/ 2012.02.27 00:00
溼地心發現專題報導(11)(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縣27日電)曾是生產稻米、甘藷的良田,遭到颱風侵襲引起海水倒灌,至今終年泡水的成龍溼地,讓社區居民在無奈之餘,仍堅定相信,保存自然生態環境,朝向觀光發展,未來充滿希望。

民國75年的韋恩颱風,引起海水倒灌,口湖的成龍窪地長年泡水,土壤鹽化,已經無法耕作,望著面積50多公頃的一片汪洋,村長李明輝說,風頭水尾,環境惡劣,成龍窪地在黃昏時刻唱出無奈歌聲。

李明輝回憶,韋恩颱風過了10年,民國85年的賀伯颱風,再次重創口湖,在下湖口地區,形成湖口、宜梧、成龍等3塊積水窪地,其中成龍窪地歷經規劃工業區、賞鳥區等,但最後都不了了之。

兼任成龍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李明輝指出,10多年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和雲林縣政府會勘成龍窪地,打算規劃為賞鳥區,但最後沒結果,現在是由林務局及雲縣府承租,以每年每公頃新台幣5400元租金,租期10年,今年進入第7年。

成龍窪地到了民國96年被內政部營建署評選為國家重要溼地,住在溼地旁社區的阿嬤說,印象中在過去10幾年歲月,只有國際藝術家來成龍溼地舉辦活動,溼地上出現裝置藝術,但禁不起海風吹襲,作品沒幾個月就不成樣子,聽說今年是第3年,還要再來。

阿嬤自己也有一塊農地在溼地一角,她說,地層下陷,海水倒灌,形成溼地,土地無法耕作,農民也很無奈,公家單位近幾年將社區整理得很漂亮,溼地旁邊去年還完成賞鳥屋,站在上面俯瞰,溼地美景盡收眼底。

阿嬤說,溼地在每年冬季就會有候鳥飛來過冬,是賞鳥的好時機,夏天有不少人在溼地邊垂釣,大肚魚、蝦子等都有人釣到,只是周邊環境需要整理,配合政府措施,看能不能多吸引觀光客前來。

李明輝說,成龍溼地規劃為生態園區,居民相當認同,若政府要推動觀光,就要做出「景點的樣子」,土地長期承租,有系統的規劃,例如在溼地上裝設人行步道,並整理周邊環境成為帶狀旅遊地點。

今年成龍地區的國際藝術家環境美化活動又要來臨,還有2013的農業博覽會,當地居民說,藉活動吸引人潮,樂觀其成,希望連樹木、花草都種不起來的成龍溼地,能在各界關心下,朝向生態觀光發展。

雲林縣政府農業處長呂政璋說,今年成龍溼地將建設生態護岸,在溼地上規劃興建木棧道,但是仍以保存現狀為原則,低密度開發、儘量減少建築物,使它成為賞鳥的生態園區,讓人們親近溼地,感受大地的呼吸。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