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三代樂務農 種自家的田 也代耕

自由時報/ 2012.02.27 00:00
〔自由時報記者王涵平/後壁報導〕七十七歲賴金國一家三代樂務農,「自家的田做不夠、擱做別人家的來鬥」,全國走透透,提供代耕服務,幾乎全年無休,卅歲的孫子賴勇青說,如果孩子有興趣,希望下一代繼續守護先祖傳承的土地。

上午十時許,後壁區崁頂里靠近台一線的一處廣闊農地,賴金國蹲在田邊吃著點心,遠望賴勇青載著一貨車的糯米秧苗回來,脫口說出「不錯,這批秧苗很好」。

務農五十幾年,賴金國說,當年為了養家,除了自家的田要做,也開始提供秧苗、收割等代耕服務,一早巡完自家的田,就騎著機車趕往其他地區幫忙割稻,早年自家多有乾燥設備,收割期忙到凌晨一、二點也是常有,直到現在,每期稻作得育苗約十萬箱,光是摸到稻米種子就知道好壞。

全家三代七人 勤耕作

賴金國從務農父親傳承來的豐富經驗,現在有兒子賴得興、孫子賴勇青延續,事實上,加上兒媳與另外三個孫子,全家三代七人都務農,其中三個孫子擁有大專學歷。

工專電機科系畢業的賴勇青,從國中開始就得幫忙務農,退伍之後決定留在家鄉全心務農,目前代耕已成最主要的事業,光是老家白河地區提供代耕的面積就高達近二百公頃,還曾遠赴屏東、台東、鹿港、桃園等地插秧、收割。

接觸不少農民,賴勇青對於農地的發展也相當憂心,認為政府應該多用心推廣,不要讓農地任意荒廢,例如小地主大佃農措施,仍有許多老農有三七五減租農地放領政策的陰影,擔心農地由別人承租耕作後可能就不見了。

對於自家農地的未來,賴勇青說,如果孩子有興趣務農,當然希望有人繼續傳承,現在大多機械化,不會像祖、父輩那麼辛苦,而土地不荒廢,才能看見未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