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溼地觀光萌芽 產業化路仍遙遠

中央商情網/ 2012.02.25 00:00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2012年2月25日電)夕陽下襯著水色及水鳥歸巢的景色,溼地美景常讓人感動不已。雖然台灣許多民眾已開始懂得欣賞、維護溼地景觀,但專家說,「台灣的溼地觀光,仍只在萌芽而已」。

五股溼地、七股潟湖、馬太鞍溼地...,不少溼地已成為國人耳熟能詳旅遊景點,不過,看在一手催生五股溼地生態園區的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眼中,台灣目前的溼地觀光,仍只能算是「看風景」,與真正的溼地觀光仍有一段差距。

去年才從五股國中教職退休的賴榮孝表示,他一開始也對溼地全然無知,是跟著熟知溼地生態的友人探訪過當時仍是一片雜亂、到處堆積人工廢棄物的五股沼澤,才進而發現溼地生命力的強韌,投入溼地保育工作,並一手促成原台北縣政府於2004年底在五股溼地劃設97公頃土地供荒野保護協會籌設五股溼地生態園區。

溼地具滯洪、補注地下水、過濾水質、營造生態系等多種功能,賴榮孝說,「觀光旅遊」也是溼地的一種功能,而且愈來愈重要,「因為還是有很多人不懂什麼是溼地?」「觀光有點類似橋梁的角色」。

為不破壞溼地生態,許多地方政府會明令限制溼地每日進出人數,而且採取預約制,不少旅遊業者對推動溼地觀光興趣缺缺,但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遊憩課長丁玲俐卻認為旅遊業者用心包裝的話,生態旅遊其實有利可圖。

以保育類黑面琵鷺群聚聞名,七股潟湖可說是台灣地區因溼地觀光改變地方發展的最顯著例子。

雲嘉南風管處去年9月到12月,風管處結合雲嘉南地區觀光飯店推出內容包含交通、旅遊保險、中餐、鹽業博物館門票及黑面琵鷺生態導覽等,雖然每人要價999元,500個名額仍然一搶而空,約100名為國際遊客,其中不乏來台洽商的商務客。

丁玲俐表示,原本以為999元的收費會讓人卻步,結果卻讓人驚喜。她表示,除了七股潟湖的黑面琵鷺,北門井仔腳鹽田的晒鹽、挑鹽體驗,出海口的黑腹燕鷗聚落,以及南鯤鯓代天府的王爺信仰等,多元人文與生態觀光共同包裝,觀光效益可期。

除了讓日漸荒蕪老化的漁港社區有了新的可能性,地方居民也逐漸以在地為榮,七股龍山社區的社區營造全台知名,拿下無數獎項,社區彩繪及漁筏體驗活動,更讓龍山社區反而成為觀光景點。

台東池上大坡池自2002年起在每年夏天推出「竹筏季」活動,結合池上便當博物館、池上好米等特色,也逐漸營造出自己的特色。

不僅自然溼地有魅力,人工溼地魅力也不遑多讓。新北市環保局科長陳美玲就舉大漢溪人工溼地為例,99年8月到12月推動溼地低碳旅遊,雖然每天限量300到500人,但活動期間仍吸引3萬人次接受溼地導覽,「很多人都很訝異大漢溪人工溼地是處理廢水的設施,還能有那麼多生物生活其中」。

「台灣的溼地復育在最近10幾年,的確有明顯改善」,賴榮孝舉黑面琵鷺為例,20年前在七股潟湖過冬的大約只有200隻左右,去年計算已有1562隻,而且除了七股,鄰近的四草、鰲鼓、布袋溼地也都有分布,甚至新竹、宜蘭也有發現黑面琵鷺;而以五股溼地為例,7年前每隔一段時間要動員2、300名志工淨灘,現在附近民眾都已普遍有溼地需要保育觀念。

聯合國在今年2月2日國際溼地日提出今年的主題為「溼地觀光」。賴榮孝認為,以七股及五股溼地的復育過程來看,民眾及政府都已逐漸認知「溼地」,但要發展觀光,最重要的「觀光旅遊業」卻還處於「缺乏認識」階段。

「當務之急是旅遊業願出資培訓溼地生態解說員」,賴榮孝表示,僅在溼地外圍看風景,根本談不上溼地觀光,「應該藉由旅遊了解溼地,才能稱之為溼地觀光」。

他舉七股及五股溼地為例,雖然每天限制300到500人才能進入溼地,但民眾卻樂意預約參觀,顯見溼地觀光有發展潛力,他建議有遠見的旅遊業者,及早投入資源訓練解說員,「全台已公告的國家重要溼地多達82處,各有不同生態與人文、美食,是多大的市場啊!」

澳洲大堡礁是全球知名的旅遊景點,但大堡礁的門戶凱恩斯市,每年吸引超過140萬人次觀光客,當地居民最自豪的卻是凱恩斯市海岸溼地公園及其中擁有的豐富生態為榮,當地生態旅遊也蓬勃發展,因此創造不少就業機會。「澳洲能,台灣能不能?」,台灣溼地觀光剛開始起步,還有許多地方有待努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