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陸媒讚胡適推民主憲政 台灣實踐

中時電子報/亓樂義/北京報導 2012.02.25 00:00
昨天是胡適逝世五十周年紀念日,大陸部分媒體介紹胡適的生平。其中「南方網」以《一九四七:胡適的政治興奮點》的紀念文章,盛讚胡適推動民主憲政,呼籲用民主制度來解放人類思想的追求,而這些都是世界文化發展的趨向,並在台灣得到初步的實踐,對胡適而言,他當年推動憲政的熱情總算沒有白費。

該文作者程巢父,是研究胡適的大陸民間知名學者。他回顧一九四六年底,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電邀胡適到南京參加制憲大會。最後胡適被公推為代表,宣讀《憲法》條文,完成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制憲偉業。

文章說,一九四七年元月一日公布《憲法》,蔣介石勸胡適考慮就任考試院長,胡則回應:「考試院長絕不敢就,國府委員也絕不敢就。我不願放棄我獨往獨來的自由。」

實施憲政,胡適顯然非常欣慰。他公開肯定國民黨結束訓政,是一件政治史上稀有的事,其歷史意義是國民黨從蘇俄式的政黨回到英美西歐式的政黨。按孫中山的設想,一黨專政不是最後的境界,它(訓政)只是一個過度階段,最後是實現憲政政治。

文章認為,今日來看台灣的憲政格局,覺得胡適在一九四七年所投入的熱情與精力,總算沒有虛擲。

胡適當年還鼓吹,文明國家努力追求一個共同目標,即「用民主的政治制度來解放人類的思想,發展人類的才能,造成自由獨立的人格」。程巢父說,胡適早在二次大戰結束後斷言,蘇聯的專制集團不過是歷史的小小逆流,而民主自由的大運動不僅站得住,將來也一定獲勝。

事有湊巧,大陸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昨日與中外記者交流,對「大陸是否參考台灣的民主經驗」做出回應。他說,中國太大,有五十六個民族,地區發展差異明顯,使得世界任何的民主制度均難仿製。因此,中國需要自己創造,稱之為「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

趙啟正強調,政治改革和經濟改革不同,後者可以找到很多參照(如市場經濟),從試驗逐步推廣,最後予以中國化;政改則找不到如經改般的參考對象,只能一邊觀察,一邊設計,需要時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