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治國週記完結篇 關注鐵道文化 馬:從小立志當火車司機

中時電子報/王正寧/台北報導 2012.02.19 00:00
馬英九總統在最後一期的治國週記中表示,鐵路與火車對台灣社會變遷、交通發展,乃至全民的記憶,有非常重要意義;尤其很多老車站、老火車或老路線都已經復駛,代表台灣社會樂於從歷史中找尋新的力量,因此,他期許官民合作共推鐵道文化的創新與保存。

治國週記即將轉型,昨天是最後一期。總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表示,未來要轉型成為何種形式,目前還在研究中。

以「火車向前走,記憶不撤守」為主題,馬英九邀請長年關懷鐵道文化的學者蘇昭旭對話,共同分享鐵道對台灣發展變遷的意義、鐵道文化與旅遊魅力等心得。

從劉銘傳在台創建鐵路,今年剛好是一二五周年,提起火車,自稱是「劉銘傳迷」的馬英九說,小時候每次搭火車,一定會跑到火車頭去看,然後向司機表示敬意,因為一個人能夠操作這個龐然大物,一定是偉大無比,因此他從小立志當火車司機。

馬英九表示,一月卅一日媒體報導「火車醫院」,也就是台北機廠馬上就要關閉了,引發關注。他希望鐵道運輸將來成為國內運輸的主力,因為從節能減碳的角度來看,遠比公路運輸來得更為經濟與節能,鐵道運輸應該是越來越旺才對,不會消失、更不會衰退,因此更有理由把過去鐵道的歷史好好保存下來。

蘇昭旭指出,阿里山鐵路不但是亞洲窄軌鐵路最高,高度還超過三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核定的世界遺產鐵路,將來希望能夠透過民間與官方的努力,讓阿里山鐵路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對於鐵路運輸發展出的文創產業,馬英九也相當肯定,他舉出包括「永保安康」、「追分成功」車票及鐵路便當,還有用鐵軌切成工字形,做給情人的「鐵不出軌」等,他期許未來在官方及民間合作下,一起推動台灣鐵道文化的保存。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