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手術不當臉部不協調 顏面神經麻痺受損

卡優新聞網/段楚禎 2012.02.15 00:00

高雄市長陳菊、公益大使孫越、美國前總統雷根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曾出現類似「顏面神經痲痺」的症狀。若不積極治療,除了臉部不協調外,嚴重者還可能造成眼角膜潰瘍、神經終生受損、臉部表情不協調等後遺症。

一位煙齡長達15年的王先生,發現耳下疑似有腫塊,雖然不痛不癢,但也嚇得他趕緊就醫。經醫師檢查發現是良性腮線瘤,開刀切除後,腫瘤沒了,卻發現自己半邊臉無法動彈。

基隆長庚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楊士維指出,腮腺手術所引起的「顏面神經痲痺」,可能出現臉部表情失調、眼瞼無法合上、嘴角下垂、嘴角無法緊閉等症狀。許多民眾都誤以為「顏面神經痲痺」是一種疾病,實際上是歸屬於因其他疾病所引發的一種症狀。

根據資料統計,每年約10萬人中,就有15至40人因為病毒感染、手術、腫瘤、急性外傷、或不明原因等造成顏面神經痲痺。一般耳鼻喉科常見的腮腺、中耳顳骨手術,因為患部緊臨顏面神經,若是手術經驗不足或判斷錯誤,造成顏面神經損傷,就有可能引發顏面神經痲痺。

隨著醫學進步,顏面神經偵測系統的出現,大幅降低神經受損的機率。楊士維表示,手術中會將皮下感應電極置放臉部相應部位,透過探頭偵測顏面神經位置,在儀器上顯示並發出聲響提醒,協助辨認及定位顏面神經的確切分布。目前國內已經有部分醫療院所採用此系統,對於有臉部手術需求的患者而言,是一種新的選擇。

醫師呼籲,民眾若有臉、耳部外傷、發炎應儘速就醫治療,避免影響顏面神經。平時保持作息正常、多運動、飲食均衡,多提高免疫力,才能降低病毒感染風險,遠離顏面神經痲痺的威脅。如果臉部出現此類症狀,愈早治療效果愈佳。此外,在治療後輔以顏面肌肉按摩,或是其他面部復健運動,可以儘可能預防顏面手術後留下的後遺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