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魔境+新媒材 澳洲當代藝術展

民生@報/陳小凌 2012.02.11 00:00
圖說:澳洲北部提維群島上的「西斯塔女孩」,是男性。陳小凌/翻拍。

【文/陳小凌】提起澳洲,你會聯想到什麼呢?是無尾熊、袋鼠野生動物的無際大草原?充滿比基尼和肌肉的美麗珊瑚礁海灘?還是猶如大帆聳立在海上的雪梨歌劇院?明天在台北當代館揭幕「魔境:澳洲當代新藝術展」,為台灣首次以全面性的觀點介紹澳洲當代藝術發展,從澳洲原住民與新住民兩相文化相互尊重的價值,到科技發展與環境生態保護的責任等議題,澳洲藝術家們可說是無所不關心,間接也為我們展現澳洲的人文地理和藝術新貌。

27組澳洲當代藝術家提供45件作品,由澳洲獨立策展人安妮•伊娃諾娃(Antoanetta Ivanova)帶來錄像、新媒體、攝影、繪畫、織品、雕刻與互動裝置,都可關聯到澳洲,大幅度扭轉了一般民眾刻板「澳洲印象」,讓觀眾深入體認澳洲這塊樂觀、自由、創新,並兼具當代社會矛盾衝突的新大陸,感受澳洲當代藝術多元的的奇幻魅力。

參展的藝術家們更積極跨界與各領域結合,為當代藝術創造更多範疇,如藝術家喬治.庫特(George Poonkhin Khut)將醫療的心跳偵測系統結合聲音與光影變化,為觀眾創造特別的心靈紓壓空間,又如Kukki團隊帶來的互動媒體雕塑作品〈琴鳥〉,藝術家們創造了一隻澳洲稀有的琴鳥,機械琴鳥會自動收集參觀民眾服飾顏色並轉換為自己的羽毛色彩,讓觀眾反而變成被研究和收集的對象,逆轉現實中人與自然的角色。

首次在台真實呈現澳洲北部提維群島上的「西斯塔女孩」,「她們」出生時原為男孩,但從小被當成女孩扶養,穿女性衣服,視為女性一族,藝術家班迪.柯爾(Bindi Cole)以攝影展現〈西斯塔女孩〉內心底層既脆弱又堅韌的雙重個性,作品挑戰世俗對原住民概念,傳遞尊重文化的價值。

轉動音樂軸,由腦波圖形合成的聲音裝置,發出清脆音樂,這是22個澳洲藝術家,被問到創作靈感當時的腦波記錄,如今轉化成音樂,傳遞藝術概念。

澳洲藝術家們應用各類科技、複合媒材及影像,將地球的變異融入作品中,讓民眾感受到河流、空氣等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希望喚醒我們與自然間的連結依戀;而各種「澳洲符號」如無尾熊、自然景色展現澳洲風情,藝術家賦予這些「澳洲符號」歷史與社會意義,藉此呈現澳洲過往的歷史殖民軌跡與當前社會衝突、原住民壓迫等議題。

當代館期盼藉由「魔境」顛覆大家過去的澳洲印象,凝聚更多本地藝術家和民眾對外在世界的關注。「魔境:澳洲新當代藝術展」為期二個多月,展到4月15日。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踏上澳洲這塊奇幻的魔境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