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開幕展 --「緣生意轉:佛教的藝術」

美通社/ 2012.02.07 00:00
香港2012年2月7日電 /美通社亞洲/ -- 「緣生意轉:佛教的藝術」是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為慶祝由前英軍軍火庫活化而成的藝術館開幕而舉辦的展覽,展示了享譽全球的約翰·洛克菲勒三世伉儷亞洲傳統藝術藏品及其他來自亞洲及亞裔美藉的著名當代藝術家的創作,展期為二月十日至五月二十日。亞洲協會藝術館(軍火庫A舊址)位於香港金鐘正義道,是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新會址的一部份,中心內設有高端的展覽、表演及會議場地。「緣生意轉:佛教的藝術」展覽,以及一系列相關的教育課程、講座及電影節均由何鴻毅家族基金贊助舉辦,而美國銀行美林則為展覽的企業贊助。

「緣生意轉:佛教的藝術」展覽透過不同亞洲文化的傳統及當代名作,體現高層次的美學與藝術創作的深度。通過展出約翰·洛克菲勒三世伉儷亞洲傳統藝術藏品中的精品,是次展覽同時亦向亞洲協會創辦人約翰·洛克菲勒三世致敬,延續他希望以藝術交流讓亞洲文化發光發熱的理念。亞洲協會作為世界領先的教育機構,多年來致力於在藝術與文化、政策與商業及教育層面推廣美國與亞洲地區相互之間的交流和認識。亞洲協會(美國紐約)聯席主席及香港分會會長陳啟宗先生指出:「這次的開幕展『緣生意轉』正好是透過探究佛教在傳統與當代環境中的持久力,展示我們文化之間相互聯繫的複雜性和優美之處。」

展覽包括十三件約翰·洛克菲勒三世伉儷亞洲傳統藝術藏品及六件由當代傑出亞裔及亞裔美藉藝術家受佛教思想所啟發的創作。透過遠至公元二世紀末的傳統作品與現代作品,展覽嘗試帶出了佛教自印度傳入亞洲後,經歷不同本土文化的適應與融合及演化模式。傳統作品包括以石刻、木刻、銅製,及麻布彩繪而創造的佛陀及菩薩的肖像。參觀人士同場亦能觀賞到蒙天·波瑪(Montien Boonma) 、邁克爾·珠(Michael Joo) 、森·萬里子(Mariko Mori)及張洹四位當代藝術家對佛教及有關議題,從概念至科學、傳統儀式至共通習俗的個人探索和回應。

展覽提供了一個平臺,使參觀人士能夠對佛教、佛教藝術及當代藝術家以現代觀點對佛教的探索做出沉思。大部份作品皆首次在香港展出。

何鴻毅家族基金是「緣生意轉:佛教的藝術」展覽的主要贊助機構,基金主席何猷忠先生表示:「是次展覽一如本基金宗旨,透過對佛教哲學和藝術之欣賞,促進文化交流,傳揚相互理解和包容的理念,意義深遠。本基金持續發展創意藝術計劃,我們鼓勵香港人重新檢視他們所處之環境,審視內在自我,進而一展所長,透過文化和藝術的力量,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行政總監陳顏文玲女士說:「展覽期間,我們將同時舉辦一系列有關佛教的公開講座、佛教電影節及雙語導賞。最重要的是我們還會籌辦一個實地教育計劃,讓香港的學校能在新會址教導學生有關藝術、文化及多元化的概念和知識。」

展覽由亞洲協會博物館(John H. Foster Curator of Traditional Asian Art)館長溥若詩博士(Adriana Proser)及當代藝術副館長手塚美和子博士(Miwako Tezuka)攜手策劃。招穎思博士(Melissa Chiu)是亞洲協會博物館總館長及其全球藝術項目副總裁。

如欲了解更多資訊及與展覽有關的活動日程表,歡迎瀏覽 www.asiasociety.org.hk

「緣生意轉:佛教的藝術」展覽詳情:

地址    亞洲協會藝術館(軍火庫A舊址)

      香港金鐘正義道九號

      [入口位於金鐘英國領事館側/港麗酒店正門對面]

開放時間  2012年2月10至至5月20日

      星期二至日 - 上午11時至下午5時

      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四 – 上午11時至晚上8時

      逢星期一及公眾假期休息

      入場費 成人30港元

      亞洲協會會員15港元

      長者(60歲或以上)及殘疾人士15港元

      全日制學生及18歲以下人士免費

查詢    2103 9511

      www.asiasociety.org.hk

開幕展焦點展品:

邁克爾·珠 (Michael Joo)

宇宙寶貝Bodhi Obfuscatus (Space-Baby), 2012

  -- 鏡、平板電視、錄像投影、光纖、即時監控攝影機,及

    公元二世紀末至三世紀初的犍陀羅佛像

  -- 紐約亞洲協會:約翰·洛克菲勒三世伉儷藏品,1979.3

  -- 不同安裝尺寸不定

  -- 由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委託製作

  -- 相片由Davis Thompson-Moss提供

森·萬里子Mariko Mori

熊野Kumano, 1997-1998.

  -- 單頻有聲錄像,8分50秒

  -- 紐約亞洲協會:卡羅爾及大衛·阿佩爾捐資購買2009.003

  -- 相片由紐約亞洲協會博物館提供

張洹Zhang Huan

長島佛 Long Island Buddha, 2011

  -- 銅和鋼

  -- 高 170 x 長 210 x 闊 177厘米

  -- 張洹工作室作品

  -- 相片由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提供

佛佗 Buddha

  -- 印度,或許在比哈爾,公元6世紀末

  -- 鉛合金

  -- 高68.6 x 寬 27.3 x 厚17.8厘米

  -- 紐約亞洲協會:約翰·洛克菲勒三世伉儷藏品,1979.8

  -- 相片由紐約亞洲協會博物館提供

關於策展人

招穎思博士

亞洲協會博物館總館長及其全球藝術項目副總裁

招穎思博士是亞洲協會博物館總館長及其全球藝術項目副總裁,負責統籌紐約博物館,休斯頓以及香港分會的展覽。招穎思博士曾於1996至2001年間擔任悉尼亞澳藝術中心(Asia-Australia Arts Centre, Sydney) 的創會館長。作為亞洲當代藝術權威,招博士曾策展近三十個有關亞洲當代藝術的展覽,當中包括張洹的藝術回顧展、奈良美智的個展及與中國文化大革命有關的展覽。

招博士擁有藝術管理的碩士學位(1994) 和藝術史的博士學位(2005),其論文及著作包括Breakout: Chinese Art Outside China (2007)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2008) 、Asian Art Now (Monacelli Press, 2010, 與Benjamin Genocchio合著) 及選集Contemporary Art in Asia: A Critical Reader (MIT Press, 2011, 與Benjamin Genocchio合編) 。招博士曾參與多個藝術小組,包括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及New York State Council on the Arts的研究,現仍擔任Association of Art Museum Directors、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及the Museum Association of New York 的理事。

溥若詩博士,聯合策展人

紐約亞洲協會藝術館(John H. Foster Curator of Traditional Asian Art) 館長

溥若詩博士是紐約亞洲協會藝術館 (John H. Foster Curator of Traditional Asian Art) 館長,專長於中國藝術。過去13年曾為亞洲各地不同類型的藝術主題主辦及協辦超過四十個展覽。其中展覽包括Pilgrimage and Buddhist Art,溥博士亦曾為亞洲協會藝術館統籌國際借展項目Gilded Splendor: Treasures of China's Liao Empire及Princes and Painters in Mughal Delhi, 1707-1857,同時擔任展覽的策展人。

溥博士的近作包括Pilgrimage and Buddhist Art (亞洲協會藝術館與耶魯大學出版,2010) 一書中擔任編輯及筆者。溥擁有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藝術及考古學博士榮譽,曾任費城藝術博物館東亞藝術助理館長。

手塚美和子博士,聯合策展人

紐約亞洲協會藝術館聯合策展人

手塚美和子博士是紐約亞洲協會藝術館副館長,於2005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美術史及考古學系頒發現代亞洲藝術的博士學位。手塚博士於2003年協助創辦了PoNJA-GenKon (1945年後日本藝術討論組),一個由招過150位專家及學生組成的藝術聯盟,為現代日本藝術獻策。

加入亞洲協會後手塚博士聯合策劃了Yoshitomo Nara: Nobody's Fool (2010) 、Yang Fudong: Seven Intellectuals in a Bamboo Forest (2009) 、Projected Realities: Video Art from East Asia (2006) 及策展了U-Ram Choe: In Focus (2011) 、Mariko Mori: Kumano (2010) 、Go Figure: Five Contemporary Videos (2010) 、Yoshihiro Suda: In Focus (2009) 及許多出色的展覽。

手塚美和子曾以不同語文出版,近期著作包括"Music on My Mind: The Art and Phenomenon of Yoshitomo Nara" in Yoshitomo Nara: Nobody's Fool (New York: Abrams, 2010) 、"Kori Yumi, Antenna, Kengo Kito: essay and interviews" in Tokyo Visualist (東京: Kawade Shobo Shinsha, 2009) 及 "Imagine Again and Again: Copies of a Portrait of Minamoto no Yoritomo by Yamaguchi Akira" in Impressions (2009年3月)。

關於四位當代藝術家

蒙天·波瑪 Montien Boonma

1953在泰國曼谷出生,2000年於泰國曼谷逝世

蒙天·波瑪於1953年出生於泰國曼谷。1986年,在他離開泰國負笈歐洲之前,他決定出家為僧。雖然他深諳西方現代主義及其理論之視覺語言,但他大部分的作品深受其宗教背景和人道主義的精神影響。

張洹

1965在中國出生,居住及工作於上海

1990年代後期,張洹在北京的地下藝術舞臺以激烈的身體行為藝術首次獲得高度關注。張氏曾在紐約居住數年,2005年返回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國際藝術家。現在,他致力與一群藝術助理在上海的工作室一起創作,作品一般是大型製作,包括繪畫、雕塑和版畫。

森·萬里子 Mariko Mori

1967年於日本東京出生,居住及工作於紐約

森·萬裡子是一位享譽國際的日本藝術家,無論她的表演、攝影、雕塑和錄像裝置都十分知名。她的首件錄像作品《熊野》,標誌著她探究宗教圖像及信仰體系的關鍵時刻,尤其是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及外來傳入的佛教。從1990年代開始,她早期的作品題材經常環繞當代日本社會的婦女地位、高度人工化的城市環境,以及因而產生的疏離感。她開始尋找這些當代問題的根源,並探究現代人與自然的分離及超越人類控制範圍的領域。

邁克爾·珠 Michael Joo

1966年於紐約出生,居住及工作於紐約

邁克爾·珠的裝置藝術享負盛名,他細心地研究人們如何看待生命,歷史和宗教。在他的作品中,佛教是一個經常出現的主題。例如,他曾創作一件坐佛狀的透明塑膠容器。作品將佛教虛空的思想與一種缺乏精神內涵卻成為時尚的商品化宗教並列,以作諷喻。

關於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於1990年由一群創會成員,在利國偉爵士(前恆生銀行主席)帶領之下創立。它是亞洲協會十一個分會當中,首個設於美國境外的中心。亞洲協會於1956年由約翰·洛克菲勒三世在紐約創立,是一個非牟利、非政府的教育組織,致力促進對亞洲國家和文化的瞭解。

位於金鐘正義道九號的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及香港賽馬會復修軍火庫,於本地歷史、建築及文化領域均扮演重要角色。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以及本地與海外多名人士及多家企業的慷慨捐助下,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藉著揉合古蹟保育及現代美學,創造出一個極具活力的文化樞紐,讓中心可以進一步擴展其教育活動,接觸更多群眾。活化後的古蹟不單為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提供了一個舉辦各種科教文化活動的獨特場所,讓學生及公眾能深入探討古蹟、藝術、文化及當代事務等多個範疇的課題,更像徵著非牟利組織、本地企業及香港政府在古蹟活化及文化交流活動上的合作成果。

主要贊助機構:何鴻毅家族基金

何鴻毅家族基金於2005年在香港成立,是一個獨立的慈善團體,工作包括發展及參與香港以至世界各地的策略性、可持續發展及長期項目。基金宗旨為推動及支持中華藝術文化,以及加深人們對佛學的瞭解,並將其應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自2001年起,何氏家族積極建立全球佛學研究網絡,捐助多間世界頂尖學府包括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香港大學、國際佛教大學(泰國)、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及多倫多大學,發展佛學研究和實踐。2010年基金贊助由大衛·柯魯賓(David Grubin) 製作,有關佛祖生平及教誨的紀錄片 -- 《佛陀》,並於北美洲PBS平台播放。此外,基金亦捐助倫敦Victoria and Albert博物館,設立「何鴻毅家族基金館」,該常設館為英國首個佛教雕塑美術館。何氏家族同時亦發展了資料最完備,最多瀏量的佛教網站《佛門網》(http://www.buddhistdoor.com)。

基金對推動本地青年參與各項藝術、文化及創意項目亦不遺餘力,其下的三個創意藝術教育計劃自2005年至今已服務近四萬名青年,計劃包括「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 http://www.rhfamilyfoundation.org/zh-hant/what-we-do/promote-creative-arts-education/through-our-eyes ) (Through Our Eyes) ,「筆可能」寫作教育計劃( http://www.rhfamilyfoundation.org/zh-hant/what-we-do/promote-creative-arts-education/get-it-write )(Get It Write!) 和「敢動!」身體教育計劃( http://www.rhfamilyfoundation.org/zh-hant/what-we-do/promote-creative-arts-education/leap )(Leap!) ,旨在培育香港年青一代的創意思維。自2008年起,基金與設計及文化研究(香港)工作室合( http://cnc.org.hk )作出版得獎叢書《我的家在紫禁城》及合辦同名公開展覽,以北京著名的地標紫禁城為平台,輕鬆解讀中華文化。2012年基金與工作室再下一城,參與《故宮100》百集紀錄片,透過中央電視台第九頻道的電視及網絡平台觸動數以億計的觀眾。

企業贊助:美銀美林

美國銀行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為個人消費者、中小企業以及大型公司,提供全方位的銀行、投資、資產管理,以及其他金融和風險管理的產品和服務。美國銀行是全球領先的財富管理公司,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企業和投資銀行服務公司,為全球企業、政府、機構和個人提供金融服務。美國銀行在40多個國家有客戶服務,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是美國銀行控股公司(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全球銀行業務及全球市場業務的行銷名稱。

消息來源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