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古今書房:心中的怪獸監獄

立報/唐澄暐 2012.02.06 00:00
■唐澄暐有些書是怎樣都不會忘記的。就算已不在手邊,只要一閉上眼,字句、圖片就浮了上來,甚至連瑕疵也清晰如昔,彷彿整本書已複印在心底似的。即便覺得那樣的書粗糙、幼稚或搬不上檯面,它仍注定要陪伴人生一起複印下去。

我還記得我是在哪看到的。在忠孝東路與延吉街口,那間巨大的金石堂書店2樓。2樓的深處是童書,它和眾多顏色一樣俗艷的書背佔滿一整排書櫃。那排書盡是吸引小孩的題材,宇宙、科學、海洋、人體、古生物;但我的目光無法抗拒地停在《世界奇異怪獸》上。

封面是什麼並不重要——在那個年代,封面與內文無關是童書的準則,我直到今日都不知道那封面與內文何關(其實今日叢書仍是如此,只是我們已羞於承認罷了)。接著出現的是恐龍怪,帶著一種難以形容的古怪顏色,彷彿介於畫像和照片之間,令人全身不舒服的洋紅、鮮黃與污泥般的墨綠色,和瞪著我的側臉——這是爬蟲的特權,只有牠們的眼睛才能從側面直視對方——與惡意的一嘴微笑,在一片更矇矓的髒粉紅天空下。

就彷彿像我小時候長大的天空。不知在台北以外的地方長大的小孩,能否體會那種天空不分日夜的不透明感,那種過剩光源散射所形成的骯髒……恐龍怪笑著的天空反而意外的貼切,比起美勞課上的藍天白雲不知真實了幾百倍。

然後是尖嘴鐵怪。人們躲著路邊衝出的銀色金屬怪獸,然後是飛天大怪獸,更骯髒的墨綠色鋪蓋在赤黃的建築和鐵路上,彷彿都死了,城市和牠都一樣沒有眼神。緊接著大魔神、金星怪獸、垃圾怪……但這些彩頁僅是序曲,當色彩消失之後,就進入了這本書真正的內容。

要說色彩完全消失也並不正確。那本書採用一種現在看來十分古怪的印刷方式,雖然是單色,卻不是黑白,而是接近灰色的綠與藍交替。若此面打開是灰綠,下一面便是灰藍,一樣帶有莫名的污染味道。編排是幾乎無變化的呆板:一張圖片,怪獸名稱在右上角,緊接著是身高、體重、出生地,最後是一段較長的簡介,關於牠是怎麼出現的、有什麼特殊能力,偶而會寫說怎麼被打倒的;差別僅在於,開頭的怪獸佔了一整面,之後的剩一頁,直到一頁兩隻、一頁4隻。

這就像一本侵擾人類文明的怪獸罪犯名錄,或是說,怪獸的監獄。重犯如克奇拉、卡滅拉或巨猩大金剛(註)自然資料多、空間大;但如果是小嘍嘍,就只能4隻擠一間;當一頁擠滿4隻怪獸的圖片與簡介,不僅怪獸長啥樣都看不清,文字也僅剩可憐的20字不到。

它是確確實實的牢籠,把所有來自電影、卡通、漫畫(以及第二本《世界怪獸大全》的小說、神話和真實世界)的怪獸,齊劃為同一規格、同一描述。那是很粗暴的對待,將身長數百公尺的長蛇截斷在3比4的長方形格內,甚至6乘6公分的方格中,要裝下吞食全世界的神獸。我們不會那樣對待自然動物,動物百科的照片會隨著牠們的身形自由改變長寬,彷彿仍在大自然中,但這本書硬生生將怪獸裝在規格劃一的空間裡,像對待住在公寓裡的我們一樣。

一格牢籠的衍生故事

我們住在公寓裡,在美勞課上畫著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也覺得那是自己應得的,但其實很少得到。我們把這一切都當成對的,但非毫不起疑。那些困在書本的怪獸,用一種極為古怪的姿態,挑起當時我心中一種對不正常的好奇和興趣,而一發不可收拾,就因牠們雖被困住,卻各自隱藏了更多故事。

不像動物百科介紹動物如何誕生、覓食、交配,怪獸的簡介往往只是一個片段的描繪,就如同犯行。如果是電影怪獸,那這怪獸是在哪部電影?電影怎麼結束的?還有沒有其他電影?都沒有任何描述。更不用說那些漫畫的、小說的或是所謂「真實世界」的怪獸;我到現在都還記得一段關於「吃掉地球的魚」的描述,圖片是一隻比地球還大但如觀賞魚一樣臉孔無害的傢伙,簡介說:一個作家有天罵說「這個地球乾脆被魚吃掉好了」,然後吃掉地球的魚就出現了。地球會被吃掉嗎?接下來要怎麼辦?我都不知道,卻對每一個這樣的故事要怎麼走下去,都充滿期待和幻想,也因此開始自己學著畫,畫在任何可以的地方,並想像著一個又一個的怪獸歷險記。

我不知道該稱這是一種想延續樂趣的行為,還是對一格一格的現實世界的發洩,還是我想藉著自己的手,把怪獸從牠們的牢獄中解放出來;我只知道那幾年,我幾乎是不停地畫,直到樂趣消失,其實是自作自受——想要追尋怪獸,開始尋找更多的怪獸資料,一旦接觸到更清晰的怪獸資訊,就不再期待和幻想,而把說故事的權力讓給了現實。而那兩本書,也在那時被我親手丟掉——已經有從日本直接進口的第一手圖書,誰還需要這種粗糙的東西?我當時這麼想著。

後來我才知道,那時丟掉的是自己的童年和想像力。幸好,在幾年前一次專訪中,我發現有些和我經歷同樣往事的人,並沒有丟掉那本書(或是長大後用了更大的精力,把那本書又弄回來了)。睽違十多年看到同樣的封面和彩頁時,並沒有激動到不能自已,我第一次發現,其實我早在心中記得那本書的一切。有趣的是,眼前這本書中一格一格的圖文並不是灰色與綠色,而是洋紅偏紫和土黃色——同樣盜版的污染氣味,但也一樣備感親切。

註:皆為該書譯名。現多稱哥吉拉、卡美拉(日本另一知名電影怪獸)、金剛。

《世界奇異怪獸》和《世界怪獸大全》其實是日本《世界的怪獸大百科》拆成前後兩半的翻譯本。可能是盜版——在當時全台各地似乎有不同的出版社(所以才有不同的內頁色系),這在當年盜版日本出版品的市場中也不算少見。光是內容一樣的動物百科,我從小到前日在二手書店,就看過三個不同出版社的封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