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腔熱血,永遠比別人多做〝一點〞
25歲,剛退伍的廖慶學離開花蓮老家上台北打拼,對於那時代的年輕人來說,進入大城市工作,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原本就讀環境管理的廖慶學,反而誤打誤撞地選擇了和所學無關的傳播業為他的第一份工作.廖慶學說,剛開始就像是小白兔誤入了大森林,甚麼都不懂的從最基本的打雜開始做起,第一個任務就是台灣變色龍的編劇,要到警局蒐集資料、要寫劇本、出外景跟拍、跟進剪接室剪帶子,有時還會需要尬上一角,更曾經連續四天睡在公司回不了家,儘管辛苦,現在回想起來當時也是學習最快速的時候,這些磨練更奠定了他日後對傳播媒體的基礎,所以不管當時周遭有多少聲音勸他放棄或是外來壓力的逼迫,他都憑著對電視媒體的熱愛堅持到最後。(圖/翻攝自東森財經官網)
廖慶學相信做任何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熱情,憑藉著這份熱愛,不管遇到多少問題及挫折都可以有辦法解決,他還傳授給年輕人一個祕訣就是,不僅要把所有交代給他的事情做到好,更要雞婆的〝多做一點〞,因為當你做的比你要做的事情多,相對就會累積在自己的身上,機會來臨時,自然就能好好把握了。
不要害怕挑戰,從模仿開始學習
進入了東森電視後,原本只是負責政論節目的幕後製作,因為長官臨時的委派,也因為平時比別人 〝多一點〞的努力,意外地讓他開始在螢光幕前曝光,長官也非常賞識他,到開始製作「中國大體驗」時讓他更有了發揮的空間及舞台.一般製作公司對外景節目的編制至少會有六個人力,而那時有點半實驗性質的「中國大體驗」只有二至三人負責,一個攝影跟一個主持,等於腳本、導演全都要一手包辦,又因為是東森第一次做旅遊性質的外景節目,所以一切都是在摸索當中學習,那時廖慶學為了讓這一個沒有大咖主持人撐場的新旅遊節目,在觀眾心中留下印象,他開始做兩件事:模仿經典及樹立風格。(圖/翻攝自新台灣大體驗FB)
自行設計了一套節目制服,讓觀眾漸漸透過形象來產生對節目的認同,同時也參考了很多國外的旅遊節目,整理學習其中的優點、拍攝方式及切入角度,並漸漸融入成自己節目的風格,形成特色,也因為如此的用心,不僅多次入圍金鐘獎,更獲得了金鐘獎最佳節目及主持人的肯定。問他得獎之後會不會有壓力,他說,其實壓力都來自外面,自己看得很淡,不想因為得獎就讓自己有包袱及框架的限制,所以才會離開旅遊外景,投身財經理財節目,接觸更多不同的領域,做好的節目給大家。
設定人生目標,勇於嘗試失敗
現在主持的「夢想街57號」已成為台灣第一指標性的理財節目,對於旅遊外景與理財節目的差別,他說,外景節目自由度高,在戶外有太多的素材可以使用,只要經過設計,就會有好的畫面帶給大家;但對於棚內錄影,他稱自己還是個菜鳥還在學習,要如何在完全不同的製作模式中,深入淺出的帶入豐富的東西給觀眾,就是一門學問,也是他現在要學習的地方.問他為何不繼續主持外景節目,他覺得,人生的路就是要走的寬廣,你可以有深度,但不能只專精於一件事,需要多方的學習,如此也會對自己有新的啟發.所以他強烈的鼓勵現在年輕人,要即早設定自己的目標,如此才有成長的動力,期間可以不用拉的太長,三到五年即可,也不用太好高騖遠,最好是多下苦功就可以達成的,如此一步步慢慢往上提升,並且不要害怕嘗試失敗,從年輕就學習從挫折中重新站起來,而不要到了中年時被打倒而一厥不振。(圖/翻攝自夢想街57號FB)
理財人生,自己才是最好的投資標的
廖慶學覺得理財的觀念是要即早的培養,就算目前沒有多餘的錢,也應該讓自己有初步的概念,但是不能隨波逐流、盲目躁進.而呼籲目前想要投資的年輕人,在30歲前最好的投資標的是-「自己」,應該在進入社會時,多多為自己培養競爭力,不管是要學習第二專長會是培養興趣都可以,並尋找清楚自己未來的目標,才會有努力的動機,也才有耐力可以堅持下去,如此穩穩地打好地基,才能建構出自己想要的人生.他也強調,賺一塊錢不是一塊,存一塊錢才是一塊,要懂得開源節流,積少成多,不要忽視日常生活中的浪費,往往就會造成金錢的流失,而在未來不管是任何的投資理財都建議要設立停損點,一旦到達停損點要毫不猶豫的抽身,必須理性的分析及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