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台博館鐵道影像展 重現1970年代歷史軌跡

景點家/劉佳雯整理報導 2012.01.30 00:00
位於228公園內的國立台灣博物館即日起至4月15日止展出「鐵道印象.1970s」影像特展,展出由攝影家黃澍民以及安有仁(Loren Aandahl)提供的60餘張珍貴影像,內容紀錄了1960年代後期台灣交通發展的關鍵時刻,以及十大建設時期,鐵路在台灣經濟發展上所擔任的重要角色。另外,還展出由台灣鐵路局和民間單位提供借展的柴電機車、電聯車、通勤客車、復興號車廂等模型,以及硬式車票票櫃、女性隨車服務員的制服和司機的制服帽子等文物。

國立台灣博物館即日起至4月15日止展出「鐵道印象.1970s」影像特展,展出60餘張珍貴照片和車廂模型、司機制服等物品。(圖片提供/國立台灣博物館)

鐵道建設對於台灣的交通開發具有極大的貢獻,包括鐵路經過的隧道、橋樑等都可以窺見當時工程的艱鉅,此次展出的主題包括「1970年西部幹線、蒸汽機車與柴電車」、「1976年西部幹線、鐵路電氣化」、「1980年東部幹線、北迴鐵路、東拓」以及「鐵道從業人員的身影」。從1960年R0型與R20型柴電機車交車、台鐵車輛邁入柴油化開始,到1982年6月26日東部幹線拓寬工程完工為止,完整呈現了台灣鐵道1970年代歷史軌跡,也勾起大家的懷舊回憶。

這次特展完整呈現了台灣鐵道1970年代歷史軌跡,此照片為1970年1月莒光號試車時,女性隨車服務員的制服裝扮。(圖片提供/國立台灣博物館)

此次特展照片的提供者黃澍民,現年93歲,曾任台灣鐵路管理局機務處工程司,服務40年,用相機記錄著台灣鐵路發展的過程,拍攝作品完整記錄了十大建設時期,鐵路在台灣經濟發展上所擔任的重要角色;而安有仁則是美國人,1954年隨父母到台灣定居,在與父母搭火車遊台灣各地的期間,對鐵道產生了極大熱情,便開始在台灣各地拍攝鐵道照片,在高中時期所拍攝的照片大多是彩色正片,當時的台灣處於戒嚴時期,要拍攝交通設施的照片非常不容易,就連黑白照片都相當昂貴,因此這些記錄著台灣交通運輸高度發展時期的彩色照片,對台灣歷史及鐵道愛好者來說非常珍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