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新國會 須成為改革火車頭

自由時報/ 2012.01.27 00:00
記者鄒景雯/特稿

大選過後,台灣還有多少促動改革的力量?以總統競選的得票比,因而界定五十對五十的算法,將保守與革新二分,恐怕無法等同適用;以新國會的組成,在野陣營一下子添增了台聯與親民黨兩個黨團,加以國民黨內部並非鐵板一塊,今後很可以在攸關民生的公共政策上策略聯盟,改善過去四年遭到行政權傾軋的頹敗,箇中端視有誰能夠出面串連三個反對黨?

民進黨今天將率先推黨團總召,這個在國會中縱橫捭闔的靈魂人物,當然必須慎選,充分透過黨內民主程序,角逐的人愈多愈好;而深刻理解大協商時代的來臨,在人格特質上具備結合各黨派的外拓能力,尤其是出線者的要件。

因應新時局,推出社會可以接受的黨團三長,只是第一步,台聯與親民黨兩個在國會「重生」的關鍵小黨,政策路線基本上是由黨主席主導,因此相與對等,民進黨的新主席由誰出掌,將是未來改革力量能否有效經由國會這個重要平台誠意對話、展現相乘效果的第二步,而這,也是此後四年是否積極監督馬政府免於怠惰、退化、腐敗的重要支點。

第二任的政府,能有超越第一任的政績,在台灣未之有也。這是政治慣性,也是劣根人性。馬政府的第一任業已若此,可以想見他的第二任要自我突破,機率不大,難以樂觀。十四日開票揭曉後,當獲知國會增生兩個新黨團,馬英九的面色極不好看,得曉個人信賴的黨鞭林益世下馬,他格外不解、頻問原因,這些情緒反應,不難想像其欲繼續控馭國會的心態,更別寄望他會突然性情大變搖身成為改革者,因此在野聯盟實任重道遠。

做為國會務必成為改革火車頭的民意後盾,事實上包括民進黨、台聯、親民黨的五十二.四一%政黨選票,以及為數不明含淚、含血、含恨的國民黨票,在這個社會基礎上,如果說鞭策馬政府的國會將成為新的政治重心,應是有為者必若是。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