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小郵票大故事 窺見和平史

立報/張舒涵 2012.01.12 00:00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集郵迄今已有60年郵齡的策展人莊永明,收集的郵票多半有主題性,在「從方寸找和平-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郵票展」精選出124張與和平相關的郵票,從小小的方寸郵票帶出和平的意象和訴求,在小郵票中看見每個為和平奮鬥的故事。集郵60年 獻寶同樂台北市文化局「從方寸找和平-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郵票展」展出各國不同年代的和諾貝爾和平獎郵票,從郵票角度去認識和平發展史。此展由剛獲頒台北傑出市民獎的文史專家莊永明策展,本身也是資深郵人的莊永明,小學二年級集郵迄今已60年。文化局長主秘王逸群表示,現在學生對郵票不會特別感動,郵票的珍貴在於它代表世界各個寄信處的文化特色。和平獎得主全都錄莊永明蒐藏許多諾貝爾獎各類獎項的紀念郵票、新郵票發行首日郵戳的首日封,這回展出的主題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展出郵票包括:諾貝爾、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亨利‧杜南(國際紅十字會創辦人)、催生諾貝爾和平獎的奧地利小說家蘇德那夫人(1905年獲獎)、史懷哲醫師(1952年獲獎)、馬丁‧路德‧金(1964年獲獎)、沙卡洛夫(1975年獲獎)、國際特赦組織(1977年獲獎)、德雷莎修女(1979年獲獎)、華勒沙(1983年獲獎)、曼德拉(1993年獲獎)等。諾貝爾和平獎頒獎背後,存在許多不被瞭解的故事。文化局指出,由於受政治、思想和文化價值的影響,授與個人的諾貝爾和平獎經常發生歧見,引起爭執,往往使獲獎者無法到場領獎,和平獎是所有諾貝爾獎項中缺席比例最高的。印度民權鬥士甘地即使5度獲得提名,卻從未獲獎,直到1948年甘地遇刺逝世,委員曾考慮授予諾貝爾和平獎,但那年仍以「沒有合適的在世人選為由」而沒頒獎;當達賴喇嘛在1989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時,委員會主席說這決定「某種程度上是為紀念聖雄甘地而做的貢獻。」莊永明認識不少居住各地的朋友,藉由相互通信,逐漸蒐集到各種郵票。他強調,郵票不單單只是本身的寄件功能,更是一個國家的名片,和平郵票的發行,承載世界和平發展的歷史軌跡。「從方寸找和平-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郵票展」展期為1月12日至2月12日,特別選於台北二二八紀念館舉辦。展場特別設計了紀念明信片、紀念郵戳,並在展場設立臨時郵局,開幕當天民眾將象徵和平的明信片寄給親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