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金門西園鹽場風華再現 鹽罐鑰匙圈好可愛

台灣好新聞/金門中心/金門報導 2012.01.10 00:00

有七百餘年歷史的西園鹽場在民國84年7月因為鹽場經營不敷成本,而宣佈關場劃下休止符,縣府文化局於民國95年接手廢棄的鹽場整理,並成立「金門西園鹽場文化館」,在99年12月底完成了兩副鹽田的復育工作,去年3月中旬生產第一批結晶鹽,日前更利用產製的粗鹽精心設計了小巧可愛的鹽罐鑰匙圈文創產品,兼具驅邪保平安的意涵,相當值得收藏,共同見證金門鹽田復育成功。

文化局指出,金門是一個與鹽密不可分的地區,開發之初,士族遺民的殖墾,就是拜鹽業開發所致。到了元代,浯洲開場,鹽更是架構當時金門的支柱,可以說不論是財賦收入,人口聚落形成,人才的養育,靠的都是鹽,當時鹽對金門而言,猶如今日高粱酒對金門一般重要。

而西園鹽場在超過七百年的歲月中,雖然在對日抗戰期間曾遭橫厄,但在抗戰勝利後不久,金門在戰地政務的治理下,也恢復了鹽場的生產,然而隨著時代的浪潮與科技發展,鹽場的經營到了民國84年因為經營不敷成本,縣府乃在同年的7月1日宣佈關場,也讓7百餘年歷史的西園鹽場劃下休止符。

鹽場的設立與金門的開發緊緊相依,和金門的興衰歷史息息相關。前後浯洲1000多年的鹽業歷史,卻不容從金門的發展史上消失。民國95年間縣府文化局接手這座廢棄的鹽場,在文建會補助新台幣640萬元,縣府自籌210萬元的經費挹注下,就荒廢的西園鹽場廠房闢建為文化館,重現老鹽場歷史,也為先民開發金門的艱辛,作一個歷史的記錄與見證,為金門東半島再注入新的旅遊資源。

在民國98年,文化局在文建會及縣府的支持下,試辦性的復育了兩副鹽田,在大嶝技師的協助下,風吹日曬辛勤復育,歷經兩年,終於在99年12月底完成了兩副鹽田的復育,隔年3月中旬,生產的第一批結晶鹽,雪白的顆粒,再現千年鹽之結晶,令人雀躍不已。

本月文化局更利用復育成功的結晶粗鹽精心設計了小巧可愛的文創產品--「鹽罐鑰匙圈」,為鹽田的化育成功留下見證。文化局長李錫隆也歡迎地區中小學校師生前往西園鹽場文化館進行戶外教學,體驗自然生態,細細品賞金門千年鹽史文化的底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