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陸改革瓶頸 石頭摸上癮不過河

中央社/ 2012.01.09 00:00
(中央社台北9日電)「體制改革已經陷入困境,可以說是個不爭的事實。」北京清華大學近日發布2011年度「社會進步研究報告」指出,大陸改革停滯不前,問題「可能是摸石頭摸上癮了,連河也不想過了。」

已故中國共產黨元老鄧小平當年推動改革開放,由於沒有具體現成例子可尋,因而提出「摸著石頭過河」的名言,但改革開放30多年來,卻出現難以為繼的困境,這份報告因而發出警訊。

據中國青年報,這份報告由北京清華大學凱風發展研究院社會進步研究所和社會學系社會發展課題組於8日發布,其中明言「近些年來,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被擱置,政治體制改革尚未進一步推進。」

報告指出,大陸有觀察家說「中國社會的氣質正在發生變化」;有人則認為改革已經終結,已經死亡。「如果說上世紀80年代的特徵是改革,90年代的特徵前期是改革後期是開放,而最新的這10年,維穩則成了最基本的基調。」

由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主筆撰寫的這份報告表示,中國大陸現在最需要警惕的是「轉型陷阱」。這是指改革和轉型的過程造就了既得利益集團,這個集團會阻止進一步的變革,要求把過渡時期的體制定型化,形成使該集團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體制」,由此導致經濟社會發展的畸形化和問題的不斷累積。

報告說,「這就如同在一幢爛尾的大樓中,人們簡單裝修一下就搭灶做飯,娶妻生子,也儼然成為一片天地。」

「過去,我們過多地強調了漸進式改革的優勢,但現在看,一個漸進式改革的國家陷入轉型陷阱的危險會大大增加。因為在漸進中,使轉型過程停滯並定型化的機會太多,既得利益集團從容形成的條件更為有利。」

報告就此分析,現在中國大陸的改革困境並不是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是「改革開始進入深水區,已經改不動了」。現在的問題是,「可能是摸石頭摸上癮了,連河也不想過了。」

這份報告進一步陳述了改革停滯的5大症狀,包括:經濟發展步履沉重並日益畸形;過渡的體制因素被定型下來;社會結構趨於定型並固化為「貧富分化」的斷裂社會;誤判社會矛盾形成的拘謹心理和「維穩」政策導向;社會潰敗日漸明顯。

報告解析「轉型陷阱」下的體制定型模式,就是權力與市場的奇異結盟,「在權力手段方便的時候使用權力手段,在市場手段方便的時候使用市場手段。」

報告說,「官倒」(官員利用特權倒買倒賣以謀利)、國企改制、礦產資源開發、土地開發、房地產熱、企業上市融資等,「既得利益集團迅速支配了土地、礦產、金融資源,涉及遍佈全國的基礎設施、城市開發、公共工程、農村水利建設以及能源、電力、通信、製造等重要行業。」

「所謂中國模式,就是在這種體制中派生出的發展模式。」

儘管如此,報告並沒有對中國大陸的改革前景絕望,而是認為「目前對改革停滯的不滿在增加,變革的要求也在凝聚」,問題是如何將這些潛在的動力變成現實的動力。

報告認為,可能走出「轉型陷阱」的道路只有3種:一是由政府實施改革頂層設計,並有相應的力量推動;二是利用現有可能的因素推動社會力量的發育,使社會力量成為打破現狀的動力;三是在矛盾和危機推動下的被動改變,「但這要取決於既得利益集團的自省和覺悟」。

報告就此呼籲採取不可迴避的4大措施:首先是「匯入世界主流文明的方向」;其次是「以政治體制改革再造社會活力」;第三是在民眾參與的基礎上進行改革的頂層設計;第四是用公平正義凝聚改革共識。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