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立報犇報聯播:荷清苑書簡--訪問珍寶島

立報/立報犇報聯播 2012.01.08 00:00
文/吳國禎今年(2011年)7月,我有機會去了東北黑龍江的雞西。雞西的最東南邊就是興凱湖。該湖是中俄的交界所在,湖的北部分為中國所有,占全湖的四分之一。興凱湖是烏蘇里江的源頭。烏蘇里江由此往北流,以江的中心線為界,為中俄所共有。我們在興凱湖邊所見,除了一些水草外,便是浩瀚的湖泊,一望無際。因為該地是在邊界,冬天很冷,又遠離城市,所以即便是夏季,遊客也很稀少。距離興凱湖不遠(約百來公里)的烏蘇里江邊,中方的一側,有個很小的沙洲島嶼,因其形如元寶,故稱珍寶島。在1969年,這裡發生了一場中蘇之戰。從現在戰爭的規模講,應不是大的戰爭,而其所處的地理位置,也不是所謂的全球熱點所在。然而,那場戰爭,卻誘發、觸動了全球政治格局的變動。年齡稍大的人們,至今對這場戰爭,應還都記憶猶新。大家知道,從50年代後期開始,中蘇之間,由於各種原因,矛盾逐步升級。到了60年代末期,矛盾激發到了白熱化的地步,珍寶島便成了一個觸發點。1967年初至1969年3月,蘇軍就多次入侵珍寶島。因為,冬天時,烏蘇里江是冰封的,所以人員車輛,可以如履平地,很容易在邊境上,來往四竄。從我這次在該處聽到的說法是,中方對此早有設計,採用所謂的「請君入甕」的戰法,結果在3月2日、15日、17日的戰役中,打死了蘇軍的一個上校邊防總隊長,摧毀坦克,裝甲車17輛,打死傷俄軍250多人,並繳獲多種軍用物資。中方也有68人員陣亡。蘇軍的氣焰一下就給打了下去。中方贏得了戰場上的勝利。當時,中國處於文革的階段,這個捷報得到了空前的宣傳效應,毛澤東、林彪和周恩來等還在北京接見了珍寶島戰場的戰鬥英雄,可見一斑。從現在事隔多年後來看,或許如此的宣傳有其政治上的設計,那就是,中方明白地向世界,主要是向美國說明,中蘇之間是水火不容的。當時,美國正陷越戰的泥潭中,欲退而不得。這樣,美國就看到了它和中國和解的可能性,或說是明白了中方的意圖,即和美國解凍自1949年以來的敵對隔閡狀態。如果,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待,則中方的謀略是成功的。很快,1971年的夏天,美國總統的特使Kissinger就來到北京,而來年,美國總統就訪問了北京。以這個事件為開端,整個70年代,中國在國際外交取得了全面的推進,而臺灣的國際空間也自此大大地坍塌了。因為這樣的歷史背景,使得珍寶島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現在的珍寶島乃屬中國軍方的要地。一般遊客不能上島,只能在烏蘇里江邊遠眺珍寶島。我們經當地政府部門的聯繫安排,登上了珍寶島,島上官兵不足百人,營房的建設也很新穎、舒適。島上,還保留有60、70年代簡陋的營房,作為參觀點。同時,還把70年代的營房改造為紀念館,展示了當年戰爭的來龍去脈。看來,慕珍寶島之名,來此參觀的人士還是不少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當年的戰場硝煙已經褪去,當年戰士犧牲所在的一棵小樹,如今已經長大,幹粗葉茂。然而,在一些地方,我們還是看到「雷區勿入」的字牌。聽戰士們說,這些當年的地雷,很難完全清除,因為,隨著水流,地雷還會流動的。聽戰士們還說一件有趣的事請:前幾年,對面俄方的長官就是當年被中方打死的上校的兒子,也因此,這個俄方長官老和中方採取不合作的態度。現在,中俄之間,已經相安無事,邊界也都劃定了。這個不合作的長官後來就被調走了。我們所見,沿著烏蘇里江,中國境內城鎮的建設都在加緊步伐,反倒俄方對岸,全然杳無人煙。西伯利亞的人口稀少,近幾年,大陸內地去了不少人,還包了不少地方,種植各種蔬菜,特別是番茄,俄羅斯人的菜湯離不開它。========================你喜歡這期犇報的內容嗎?犇報是一份以提供兩岸就學、就業、民間交流,以及關注兩岸最新發展動向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報,目前全省發行量達2萬2千份,期待你將這份用心與好讀的報紙推薦給你的朋友們,也歡迎富有兩岸交流經驗的朋友投稿。兩岸犇報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兩岸犇報部落格:http://chaiwanbenpost.blogspot.com/FACEBOOK犇報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