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核廢摧殘身心 蘭嶼人喊救命

立報/呂苡榕 2012.01.04 00:00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1973年蘭嶼核廢料計畫開始,1978年第一期工程動工,1982年第一批核廢料進駐,讓蘭嶼居民與核廢共存30年。沉寂多時,日前台電委託的研究計畫顯示蘭嶼有核廢輻射外洩疑慮,讓蘭嶼反核廢運動再度啟動,來自蘭嶼的希婻‧瑪飛洑(Sinan Mavivo)哽咽地說,「我不希望下一個世代,我的孩子還得牽著他的孩子的手,在台北的街頭上抗議這個社會不公義的對待!」罐頭工廠變核廢料廠回憶當時核廢料儲存廠動工的狀況,希婻‧瑪飛洑說,部落老人接收到的訊息是,這邊要蓋罐頭工廠,未來能夠提供年輕人工作機會。但實際上罐頭工廠是核廢儲存廠,「罐頭工廠」完工那一年,全島也全面供電。1986年車諾堡事件爆發,許多在台灣本島念書的蘭嶼青年紛紛回到蘭嶼進行反核廢運動,不過因為蘭嶼資訊流通不易,部落老人對於核廢料毫無意識,因此這些返鄉青年的反核廢運動,進行得並不順利,希婻‧瑪飛洑說,這些青年被指為亂黨,有人說他們念書念到被民進黨洗腦了。之後透過台灣本島其他人協助,將許多核能相關圖片印出來交給這群青年,再讓他們帶圖片到每個部落進行解說,逐一勸服部落正視核廢料問題。石頭擋不住核廢攻勢「1995年,那時我在台灣工作,接到消息得知蘭嶼核廢料儲存廠內10萬桶的儲存容量將到達,而台電打算增建,讓許多人紛紛放下工作和學業,投入反核廢的運動。」希婻‧瑪飛洑說,當時感覺一切希望都沒了,因此大家密集地開會討論,蘭嶼和本島相互串連,當地甚至發起一人一石堵住碼頭的運動,全島不分老小都搬著石塊前往碼頭邊。而那一年也是部落藉著自己的力量,撐起一場反核廢運動。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4日舉辦「人之島的美麗與哀愁:一位蘭嶼母親的反核故事」座談會,主講人希婻‧瑪飛洑表示,為了下個世代,她將與核廢料抗爭到底。(圖文/楊萬雲)之後蘭嶼當地一直接到消息,傳說台電將會偷偷運核廢料到蘭嶼儲存,因此許多年輕人主動守夜、巡邏,「台電果真偷偷載著核廢料準備來存放,但在大家奮力抵抗下,最後台電只能原船載回。」希婻‧瑪飛洑說,1996年之後,再也沒有核廢料送進蘭嶼。同一年,原本台電說好的1996年遷移儲存廠的計畫跳票,之後台電重新與蘭嶼定下新夥伴關係,承諾2002年遷出核廢料。不過新承諾依然跳票,目前台電表示2014年將遷出核廢料,但能否成真,尚待觀察。雖然過去反核廢運動風起雲湧,但這幾年台電給的補償金,也漸漸改變蘭嶼人觀念。希婻‧瑪飛洑感慨,因為電力和健保免費,加上補償金注入,許多人擔心沒了核廢料,他們也活不下去,「問題是核廢料在這裡,我們又活得下去嗎?」當地人健康亮起紅燈補償金以核廢料桶數計算,一桶2百元讓蘭嶼約拿到1千8百多萬補償金,交由鄉公所處理,主要用在建設與社會福利。但希婻‧瑪飛洑說,結果是鄉公所蓋了一堆不必要的水泥建築,「因為鄉公所亂花錢,居民感覺回饋金毫無回饋事實,因此鄉公所曾經以現金發放。」但也因回饋金,讓鄉公所在爭取中央經費補助上顯得被動,她感慨,補償金對當地造成許多不良影響。隨著台電的研究報告顯示蘭嶼有輻射外洩疑慮,蘭嶼反核廢運動再度興起,希婻‧瑪飛洑也和許多學者、環保人士在蘭嶼當地舉行說明會。說明會的現場,每個人都分享身邊親友罹癌經驗,而一個家長還出示5歲孩子罹癌的病歷,但居民卻沒看見台電針對當地人的身體狀況進行研究,健康問題與核廢料之間的因果關係,一直未被揭示。「對蘭嶼人來說,現在已經不是反核問題,而是在喊救命了。」希婻‧瑪飛洑說,今年2月20日,蘭嶼將舉行30年來第4次的驅逐核廢惡靈運動,希望各界能夠捐贈物資,協助蘭嶼居民共同反核。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