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社論:選舉民調和宇昌案的共通性

立報/社論 2012.01.04 00:00
3日是媒體在投票前夕可以公布選舉民意調查的最後一日,各家媒體都大幅報導最後的民意調查結果,還有媒體想從Google Trend等網路調查繼續延續此話題,儼然是「全民大猜獎」。民調在台灣「瘋行」其實是個怪象,它與民意完全無關,純然只是宣傳、行銷手法,理解民調,倒是讓我們可以看到台灣在發展生技、醫療產業的道路上,其實是充滿荊棘與不可能。民意調查原本只是政治這一行業內的工具,目的只在於評估民意向背。對於選民而言,這玩意應該是沒有什麼用處。因為,以產業的經驗來對照,鮮少有人是看著某品牌的市佔率調查結果來購買商品。一旦遇上政治這個行業,所有的事情都不一樣了,似乎大家都是看著民意調查的結果,用西瓜偎大邊的態度來投票。更奇特的是,台灣的民調數字會變來變去,幅度頗大,似乎選民是精神分裂的。選民平常作為消費者,買手機、民生消費品、沒有形體的「服務」,都會有所謂的品牌忠誠度,翻成白話的意思就是打死不退的死忠支持者,但是一遇上選舉,所謂的忠誠度馬上變成翻臉比翻書還快。這很詭異。台灣的民調沒有什麼信度、效度可言,藍綠陣營的支持率數字差距甚至比統計誤差還大,這件事有如國王新衣,眾人心知肚明卻又不說破。每逢選舉,各方就為了民調操弄之類的議題炒翻天,最後逼得中選會以法令設下禁令。從技術而言,民調應該沒有什麼太多的學問,就是用統計學、抽樣來儘量逼近結果,就算不能完全準確預測支持率,靠著長年累積的預測失誤經驗,應該也可以抓出一個固定的失誤空間。無論如何,預測,並不是那麼難的事。以歐洲、美國的選舉經驗而言,民調結果與投票結果的誤差是逐年縮小,雖然偶有超出預期的情事發生,例如兩屆前的美國總統大選。但是,大體上,選舉民調已經是一門相當成熟的學問,靠著統計學的精進,所謂的「不願正確表態選民」,甚至可以用問卷設計來加以克服。有趣的是,台灣並不是什麼民主的幼稚園,也常常自詡為「民主政治素養最高的華人地區」,卻獨獨在此自外於世界潮流,把民意調查的技術弄得像是停留在50年前的水準,不知情者還以為民意調查的技術、學理是不動如山。有豐富產業界資歷的民眾也習以為常,以為政治業界的民調,跟產業界做品質控管、行銷界做市場調查時所用的技術不一樣,也很少去懷疑,如果依照民調數字的混亂狀況來看,政治、媒體等「產業」的水平,幾乎無法跟其他行業相提並論。從這一點,就可以看見台灣在現有的產業領域之外,特別是生技產業,還要再進行產業升級,其實是配套不足。兩者的連結,在於對統計學的重視。台灣想要發展生技、醫療產業卻又一直遇到瓶頸,關鍵其實在產品驗證、實驗設計。醫療產品的開發難度並未超越半導體等領域太多,以台灣在此領域的豐沛人才,向來不乏好的創意、優秀的技術突破。但是,醫療產品、藥品的療效驗證難度,遠非一般製造業可以比擬,電子產品的失效,幾乎不至於造成人命問題,生技產品對此要求則嚴苛許多。療效的驗證,是西方國家在此領域「船堅砲利」之所在,它需要有堅實的統計學作為基礎。台灣顯然在此是一片空白。本地曾經號稱將生技產業列入「兩兆雙星」,卻顯然沒有累積這其中的關鍵:統計人才,更特別的是,從一般人到政治人物,處處流露出對於統計的陌生。從小處看大整體,我們對於選舉民調的熱中,其實正顯示了本地產業、經濟發展的瓶頸。既然沒有特出的發展生技產業的know how,那麼,宇昌生技從創立之時,就無法讓西方的創投、資金追著跑,而是四處募資無門,最後是以本地產官界的傳統方式來集資,就不那麼讓人意外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