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保釣史料展 傳承不死精神

立報/呂苡榕 2012.01.04 00:00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40年前的保衛釣魚台運動,捲起台灣知識分子的愛國情緒,但這份熱忱卻在外交弱勢的現實下迅速被澆熄,知識份子轉而將熱情轉投注社會基層關懷。當年參與運動的世新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感慨地說,這場運動影響了那一個世代的人,卻也曇花一現,無疾而終。為了讓當代台灣社會重新認識40年前的保釣運動,當年參與運動的科學月刊創辦人林孝信等人共同主辦了「釣魚台珍貴資料展」,期待藉由展覽,對當前社會發揮正面影響力。扛民主旗幟不簡單回憶起當年參與保釣運動,王曉波說,當年的台灣社會,民主政治受到打壓,經濟狀況欠佳,學生總會被告誡只管把書讀好、出國留學,「導致多數學生只管自己將來的出路,鮮少參與社會事物。」而順利出國念書的人,就像鯉魚躍龍門一樣,一步登天後就不回頭。▲保衛釣魚台運動屆滿40周年,當年參與運動的世新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右二)與科學月刊創辦人林孝信(左二)等人共同主辦「釣魚台珍貴資料展」,期望對當前社會發揮正面影響力。(圖文/楊萬雲)後來,台大發起「自覺運動」,反省知識份子的角色與任務,受到這股運動影響,隨後考上台大哲學系的王曉波加入了「新希望社」,與同好在宿舍徹夜暢談國家前途與國際情勢,「之後我們出了一篇社論,標題叫做『重新扛起科學與民主的大旗』,但還沒出刊社團便遭禁,新希望也成了沒希望。」科學月刊串起愛國心隨著部分同學出國,其他人也四散各自進行其它行動。王曉波說,當時林孝信在美國串連,共同編輯一份科學月刊,月刊的編輯聯絡名冊,則成為日後保釣運動的通訊錄,讓各方台灣學生能迅速串聯。科學月刊創刊後一年,發生了釣魚台事件,急速喚起青年知識份子的愛國情操。「因為當時日本以『剩餘主權論』作為擁有釣魚台主權的論述,但根據這樣的說法,曾受日本殖民的朝鮮和台灣,等於都是日本的一部分,學生們相當氣憤。」1971年6月17日,近千名台大學生前往美、日大使館抗議。前一天晚上,大家還在開行前籌備會時,學校教官突然闖入,警告大家:「誰主張上街,明天警總就抓誰!」王曉波說,教官語畢,全場一陣肅然,幾分鐘後一名學生緩緩舉手起身說道:「我主張上街,逮捕我!」其他學生紛紛響應。隔一日,學生順利抗議,雖然是坐著警總的車前往大使館門口,但王曉波說,那個年代,如果不坐警總的車,還上的了街嗎?保釣精神 日久彌新隨著海外保釣運動隨後與統一運動畫上等號,台灣島內的保釣運動則在國際地位弱勢的前提下消失,不過運動能量也從愛國情操轉移到基層關懷,台大學生發起奉獻100小時關懷行動,前往礦坑、工廠等地。「我可以驕傲地說,這一代人的保釣運動,真正是不為名利、不求私利的付出。」林孝信說道。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表示,那一代人全心投入,表現出時下年輕人所缺乏的熱忱。因為這是台灣當代歷史中重要的一頁,卻已被遺忘。林孝信希望透過歷史資料的展覽,讓更多人記起這段過往,期待透過這樣的展覽,影響台灣社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