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港人不認中國人創新低 北京駐港官員不爽

美麗島電子報/王慧麟 2012.01.02 00:00
香港大學民意調查計劃上周公布,受調查市民當中,只有16.6%自稱為中國人,引來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官員郝鐵川高調批評,指調查把「香港人」與」中國人」並列為選項,方法不妥。隨後,有親中報章暗示調查背後,有政治動機。無論如何,這調查對負責港澳政策的中國官員而言,可謂當頭棒喝,亦暴露了九七年之後,北京嘗試在香港大力推動國族認同的困局。 細心參看民意調查計劃的結果(http:// hkupop.hku.hk/chinese/release/release476.html),有關港人身份認同的調查,已從1997年開始,迄今14年,所收集的數據,相當完整。在自稱為「中國人」的選項之中,最低者為97年8月,當時全港在沉醉於「回歸」的亢奮之中,但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仍然偏低。而最高峰的時候,卻是2008年,當時有一連串的好消息,如北京奧運、神舟七號升空等,都有利增右港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而自稱「中國人」的比例更達到38.6%。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指出,有高達43%的受訪者,選擇了「香港人」及中國人」的混合身份,(即回答「中國的香港人」或「香港的中國人」),換言之,接近一半的受訪者對認同兩種身份。因此,單從16.6%認同中國人的數字,就得出香港人普遍不認同中國人的結論,亦是不妥。所以,有論者提出,若要把調查做得更精確,特別是混合身份的問題,可以新增「既是中國人,又是香港人」一項,讓受訪者選擇。 但是,北京駐港官員以及親中媒體不作如是觀,更高調反擊,其實是力圖掩飾兩個可能出現的政策缺失: 第一,在2003年香港七一大示威之後,香港政府以至北京駐港各級機構,透過龐大的組織能力及宣傳機器,大力推動國民教育,提高港人國族認同。特首的施政報告之中,一直把國民教育的章節,都寫在政治體制部分之內,可見對香港政府而言,這是一項政治任務,而不是教育項目,得到最高度的重視。而對北京駐港組織而言,每年更有巨額經費,大搞各級小學中學及大學之教育文化交流團、專業團體的國情研修班、各行各業的聯誼活動。但是,搞了十多年,港人對「中國人」的認同卻創新低,難怪駐港官員感到憂心了,會不會有更高層的人士覺得,他們辦事不力? 第二,北京駐港機構可能一直以來,恐怕沒有一套完整及客觀的指標來衡量其工作成敗,於是當一些客觀的數據及指標公布,反映其工作不足的時候,部分人恐怕其表現捱批,只好立即跳出來抨擊研究結果,更暗指研究的主持人鍾庭耀博士與境外人士有圖謀。有趣的是,郝鐵川在高調發炮後之第三日,忽然在微博上發帖,宣布不再在微博上發言,更撤消其微博戶口。另外,親中報章又忽然停止對有關問題上的討論,似乎北京亦明白,有關問題的嚴重性,暫時收兵。 事實上,若任由港人認同中國人之問題在國際社會發酵,北京擔憂的不是其國際形象下降,或者香港政權旁落,而是對台灣總統大選的影響。北京恐怕有關消息在台灣遭到炒作,在台灣引起一次國族認同的大討論,壞了其大事。 港大民調研究計劃有不少數據及結果,確實令北京當局擔憂。上月底同樣公布了港人對支持台灣獨立的態度調查,有20%的香港市民支持台灣獨立,是2000以來的新高。至於「一國兩制是否適用於台灣地區的問題」,選擇「不適用」的香港市民有44.4%,是2003年以來,首次超越「適用」。而支持西藏獨立的香港市民,長期穩定在12-13%之間。有關香港獨立的調查,最近期的數據就要追溯至2007年。當時受訪者之中,認為假如中國政府允許香港人民選擇香港的前途的話,有25%同意港獨立。這堆數字,卻沒有得到京官的強烈反應,可見北京亦有實事求是的一群,他們也了解到,管治香港,單靠幾個官員及報章口誅筆伐,無補於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