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智慧綠色科技 台灣利於發展

中央商情網/ 2011.12.14 00:00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2011年12月14日電)工研院今天舉行「智慧綠色創新之跨領域合作」專家論壇,會中探討跨領域合作與資源整合降低全球暖化的威脅。工研院表示,台灣的ICT基礎及完整供應鏈,有利產業發展。

工研院與美國史丹福大學區域創新與創業計畫(Stanford Program on Region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PRIE),今天共同舉辦「智慧綠色創新之跨領域合作」專家論壇,探討如何跨領域合作與資源整合,降低全球暖化的威脅,與透過公私部門夥伴合作支援智慧綠色技術研發與市場發展等議題。

工研院副院長劉仲明表示,工研院除了跨領域合作強化原創性研發與應用,也採取智財權佈局與研發成果產業化的開放式創新營運模式,工研院產經中心 (IEK)和史丹福大學 SPRIE 每年定期兩次聯合舉辦國際專家論壇,扮演搭起台灣與矽谷兩區域間創新前瞻議題與策略研析的重要平台。

工研院IEK主任蘇孟宗表示,台灣在發展綠能科技上大有可為,主要是台灣深具創新與研發實力,再彙集台灣多年深厚的資通訊(ICT)基礎及完整的供應鏈優勢,將可望成為智慧綠能產業的創新基地,這是繼電子半導體產業後,未來可與矽谷合作分工、建立區域競爭優勢的潛力產業。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吳明機認為,資通訊技術是台灣掌握智慧綠色城市商機的利基,透過跨領域合作可擴大ICT 的節能減碳的應用、發展獨特營運模式,以發揮台灣科技創新能量於低碳經濟時代的附加價值。

國富綠能基金 (GVT Fund) 執行合夥人王秀鈞指出,近年來突發性的天然大災害,讓大家更重視氣候變遷問題,甚至當作重要政策來執行;例如 11 月時澳洲才剛通過碳排放稅法案,從明年 7 月 1 日起開始向企業徵收碳排放稅。

王秀鈞說,從創投的角度而言,氣候變遷的議題代表一個革命性的巨大機會;未來可衍生出來的綠能商機廣及各層面,包括太陽能應用、水資源處理、貴重金屬回收、節能的大眾運輸系統、及永續農業發展等。

他強調,目前美國、和中國已積極規劃砸大錢進行綠能建設,這對擁有純熟的觸控螢幕技術、ICT 及半導體、太陽能等產業優勢的台灣而言就是發展綠能科技的絕佳機會和科技優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