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假 國慶晚會 張友驊

「99年公共藝術年鑑」新書發表

中央社/ 2011.11.17 00:00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11117 09:51:41)行政院文建會日前出版「99年公共藝術年鑑」,於今(16)日邀請多位公共藝術界專家學者就「99年公共藝術年鑑」中多項統計及研究資料進行討論。多位「公共藝術」界專家學者包括資深藝術評論家曾長生、公共藝術學者黃健敏、視覺藝術聯盟榮譽理事長朱惠芬、臺灣文創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林雨婕等共同分享公共藝術的設置點滴與公共藝術政策未來的發展方向。

文建會第三處副處長楊同慧表示,文建會自88年起出版「公共藝術年鑑」,針對臺灣的公共藝術相關資料進行彙整與統計,並透過法規的訂定,通過「文化藝術獎助條例」、「公共藝術設置辦法」,營造設置公共藝術的有利環境。文建會長期以來努力推動公共藝術的設置,迄今已展現初步的成果,不但各縣市政府已全面設置,全民亦更為了解「公共藝術」,設置的件數逐年穩定成長。

99年度共有144個公共藝術設置案、234件作品,總設置經費高達四億多元(439,947,785元),相較往年呈現穩定成長。從民國87年公共藝術設置辦法通過迄今,公共藝術的表現形式越顯開放與豐富,不論是影像互動式作品、街道家具、組合類型等皆顯示公共藝術型式的蓬勃發展。例如國立臺灣博物館《2010好時光公共藝術節》,臺博館舉辦多項活動包括視覺藝術、行動藝術、觀念藝術、表演藝術等公共藝術參與計畫,以實驗性的方式介入公共空間,提供與眾不同的城市經驗及視覺體驗表現公共藝術的多樣可能。此外,「臺北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八里垃圾焚化廠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新北市環保局甚至讓垃圾車也公共藝術化,藝術家利用公共藝術的創作來連結「行動藝術」與「觀念藝術」,使民眾參與成為整體公共藝術的創作行為之一,充份顛覆大眾想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30個小額公共藝術案採「公共藝術教育推廣活動」方式辦理,除了公共藝術作品的設置,更以「公共藝術教育推廣活動」、「參與創作」、「公共藝術參訪」等多元的型式,創造更多民眾的親身體驗「公共藝術」的可能,許多學校亦藉此成功打造優質的校園環境,將藝術的種子,美學的素養向下扎根,成效令各界驚豔。

今日,公共藝術儼然成為城鄉規劃的要角,都市更新的催化劑也是社區凝聚的力量。相信未來公共藝術在此良性發展下將有更令人期待的發展,打造一個嶄新、凝聚美感的社會。

訊息來源: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