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謝國樑 6寶媽 磁暴

法蘭西戲劇院與莫里哀

yam蕃薯藤新聞/文/馬照琪 2011.11.10 00:00
法蘭西戲劇院與莫里哀 馬照琪 法蘭西戲劇院介紹 想不到法國歷史最悠久,最富盛名的劇團, 法蘭西戲劇院(Comedie Francaise)竟然要來到台灣來演出了!相信所有去過巴黎的人,不管是留學生或是觀光客, 一定都到過他們的劇場---位於皇家宮殿(Palais-Royal)地鐵站出口的黎緒留劇場(Salle Richelieu)。雖然不見得大家都進去觀賞過戲劇演出,但相信只要經過,一定會在它具有悠久歷史、古色古香的迴廊中攝影留念。 法蘭西戲劇院是由法王路易十四所創立。當時,巴黎的劇場存在兩大勢力:勃根地劇院(l’Hotel de Bourgogne)與貴內高劇院(l’Hotel Guénégaud,由莫里哀劇團成員所組成)。在路易十四欲創造一個「獨一無二、並且直接受其管理的法國劇院」的意念之下,他決定於1680年,將這兩個劇院合併成為法蘭西戲劇院, 並且授與其演出法國劇作的獨佔特權(只有法蘭西戲劇院有權利演出法國劇作), 藉此與當時極受歡迎的義大利劇團對抗。 不過, 雖然法蘭西戲劇院一開始受到國王的保護與支持,但是它幾個世紀以來的歷程也不是一路順遂。法國大革命時期,劇院的演出獨佔受到了挑戰進而分裂為二,到了十八世紀末期,才又因為拿破崙的支持而重新恢復。直到今天,如法蘭西戲劇院的經營體制可以說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它既是一個私人的組織,但又具有公共服務的性質,同時又是一個營利機構。從它十七世紀的成立開始,法蘭西戲劇院就是一個由演員所主導的共同公社。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演員們共同投票決定。這個制度一直延續到今天。可以說,它是少數由演員所共同主導的公社式劇團而仍然存在的例子。雖然目前它的預算有愈來愈高的比例來自政府的補助, 但是它正慢慢朝具有商業特性的公立機構方向邁進。 法蘭西戲劇院與莫里哀 法蘭西戲劇院又被稱作「莫里哀之家 」(Maison de Molière)。它與莫里哀的關係由此可見一般。然而,它的成立卻是在莫里哀去世了七年之後。它之所以被稱作這個名字,是因為莫里哀是法國戲劇的偉人,他的戲劇作品,尤其是喜劇, 直到今天都是被搬演次數最多的法國劇作;而法蘭西戲劇院也是公認演出莫里哀劇作最正統的代表劇團。同時,也是因為莫里哀,法王路易十四才愛上了戲劇, 進而帶動法蘭西戲劇院的成立。事實上,莫里哀的劇團曾是路易十四的專屬劇團, 極盛時期路易十四還曾經賜給他皇家宮殿作為專屬的劇院,也就是法蘭西戲劇院的現址。 到這裡,我們不經要問,莫里哀到底是誰?為什麼他影響法國劇場如此的巨大? 莫里哀,一個徹頭徹尾的戲劇人 莫里哀(1622-1673)出生於巴黎的一個小康家庭。他在父親的堅持之下完成了法律的學業,但是一畢業之後,他就決定與在旅行途中認識的演員一起組成劇團。他們的演出雖然受到歡迎,但仍不敵巴黎兩個最大的劇團的夾殺,最後以破產作收,莫里哀甚至因此吃上牢獄之災。出獄之後,他與他的劇團到了法國南部的鄉間巡迴演出。這段巡迴於南部鄉間演出的時期(1646-1657),是莫里哀最重要的時期,因為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他的表演與編導的功力得到大大的增進,同時,他也因此得到路易十四的弟弟的賞識,成為受他供養的劇團。 也是因為國王弟弟的關係,莫里哀得到在路易十四面前表演的機會(1658)。當時,他排練了一齣悲劇要演給路易十四看,但是實際的演出卻一點也提不起國王的興趣,眼看,國王就要睡著了…。此時,機靈的莫里哀馬上改變策略改演一齣喜鬧劇(farce)。莫里哀精湛的演技讓國王龍心大悅,從此,成為路易十四專屬的編導與演員。 這段期間,莫里哀寫出了許多極受歡迎的喜鬧劇。比如,《飛行醫生》(Médecin volant),或是《粗心鬼》(l’Étourdi),《愛情的失望》(le Dépit amoureux)…等等。不過,這些演出雖然得到觀眾的喜愛,但是,卻無法滿足莫里哀對自己的期待。於是,莫里哀開始嘗試將傳統的喜鬧劇型式(扮裝、打鬧、肢體喜劇)與針對當時社會的各種現象所作的諷刺劇做結合,試圖讓喜劇也能針砭時事、與社會結合,並且讓喜劇角色開始帶有深度、具有感動人的力量。他於是寫出了《先生學校》(l’École des maris),《討厭鬼》(les Fâcheux)…等等劇本。但是真正讓世人眼睛為之一亮並且造成輿論譁然的作品, 是他於1662年所作的《妻子學校》(l’École des femmes)。這個有點半自傳的劇本,故事是說一位年老的有錢人花盡心思希望培養出一個頭腦單純、不會出軌的純潔女孩作為自己的妻子。但是佔有慾極強的他雖然費盡心力不要讓她的年輕未婚妻愛上別人,但是最終還是不敵女孩的自主心意與愛情的力量,而眼睜睜的看著她嫁給別人。這個劇本兼具了喜劇的元素與悲劇的沈重。主人翁不禁讓人發笑卻也讓人同情。這個劇本奠定了莫里哀之後劇本創作的基礎,也開始建立起自己的風格。 在此之後,莫里哀履次創作出引起當時社會極大爭議的驚世之作。比如,諷刺當時宗教狂熱分子對信仰的迫害以及宗教控制的《偽君子》(Tartuffe, 1664)。這部作品一連被路易十四禁演了兩次,仍然受到觀眾極大的歡迎。另外,《唐璜(Dom Juan,1665)這部作品則描述一位不願受到世俗價值與特權牽絆、壓迫的男主角的一生。這個角色可說是西方戲劇史上最為吸引人並且複雜的角色之一。直到今日都是男性演員最大的挑戰。 後來,莫里哀在路易十四面前漸漸失寵。但是他仍然持續創作,並且寫出許多至今膾炙人口的喜劇佳作。比如,《守財奴》(l’Avare, 1668),《暴發戶》(le Bourgeois gentilhomme, 1670),《女學者》(les Femmes savants, 1672)…等等。最後,在他生命的最後,他寫出了一部三幕喜劇,《誰真的愛我》(le Malade imaginaire,1673)。這是一齣極盡諷刺與笑鬧的喜劇,故事描寫一位總是胡思亂想相信自己生病的老財主,盡其所能的尋找名醫來治病,甚至拿自己女兒的婚姻幸福來開玩笑。最後,終於藉由自己的假死,讓他看清誰是最愛自己的人,也終於讓女兒找回幸福,皆大歡喜。令人悲傷的是,莫里哀自己就是主演故事主角的演員,而就在演出第四場的時候,莫里哀真的因為長期感染肺結核,在舞台上咳血而死。 偉大的藝術家 莫里哀是一位徹頭徹尾的劇場人。他是演員、導演、編劇、劇團團長。他創作出流傳千古的劇本,同時也是演技精湛、無人能出其右的天才演員;尤其是他喜劇與默劇的才能。路易十四的史官鐸諾德.費賽(Donneau de Visé)就曾經這麼形容過莫里哀的演技:「他從頭到腳都會演戲。他彷彿有好多種聲音,並且能讓各種角色現形。他只要一個輕輕的點頭、一個腳步、一個微笑、一個眨眼、或是一個點頭, 就能勝過任何演員滔滔不絕的一個小時。」 他是從古至今第一位,將喜劇帶上藝術的殿堂,並且讓喜劇角色也能擁有深度與複雜個性的人。他將流行於當時的世俗喜劇---義大利即興喜劇---,與精彩的戲劇結構、優美的詩文、對時事的觀察與批判、以及精湛的表演藝術做出完美的融合。他的喜劇角色在讓人捧腹大笑的同時,也讓人不捨、感動。在莫里哀的戲劇世界裡,喜劇與悲劇只有一線之隔。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可笑,也看到了它的脆弱與不安。他的角色們總是被某種強烈的特質所主導(害怕生病、吝嗇、愛慕虛榮、渴望愛情…),然後這些堅持導致他們遇到無可避免的挑戰或困難。在這過程之中我們看到這些角色深入而複雜的一面。 值得省思的是,在莫里哀的一生中,他好幾次嘗試寫作所謂更嚴肅的作品,也獲致不少的成功。但是在他生命的最終,他卻選擇重新回到他一開始的喜鬧劇的風格;甚至比之前更大膽、更諷刺、更嬉笑怒罵、更瘋狂。最終,他甚至在飾演劇中主角的過程中,在舞台上咳血而死(我所參考的法文劇本中,甚至註明他在演到哪一句台詞時,咳血倒在舞台上。)如果說他還不算將生命奉獻給戲劇的偉人的話,誰還有資格呢? 參考資料: Dictionnaire encyclopédique du Théâtre. Larousse. Michel Corvin. Moliere(movie). Théâtre du Soleil. Écrit et mis en scène par Ariane Mnouchkine. 莫里哀故事集。志文出版社。青欣譯。 (本文作者馬照琪,現為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沙丁龐克劇團藝術總監)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