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專欄/民主臺灣豈能中國香港化?(下)

蕃論戰/KSH/專欄 2016.12.06 00:00
民主的原義是「民眾的統治」或者「大多數人的統治」。美籍奧國經濟學家熊彼特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一書裡提出的民主概念被普遍接受。他認為:民主是政治決策的一種制度安排,是由人們定期選出政治精英進行統治的制度。民主政治的核心程式是公民通過競選來挑選領袖,個人通過競選而得到政治決策的權力。民主又分為直接民主和代議制民主。直接民主又稱純粹民主,是指公民直接投票決定政府政策,而不通過仲介和代表。代議制民主又稱間接民主,是指公民不是直接投票決定政府政策,而是通過自己所選舉出來的代表來參與政府實體或議會。現代國家普遍實行的是代議制民主。雖然臺灣有多次公投是失敗的,甚至無公投機會,卻無損有民眾期待直接民主的渴望。 民主是自由、平等的保障機制。自由是指人的一切合法行為的自主權,平等是指人的權利相同、機會均等。自由、平等是人類本性的要求,而民主是這一要求的保障機制,民主的目的就是保護人權。在專制所產生的種種不公平制度下,到處都充滿了矛盾,如中國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遍地貧困饑餓、疾病死亡、失學失業、貪汙腐化、暴力謊言、環境汙染、假貨氾濫、治安惡劣。假如有了民主,中國文革災難絕不會發生。民主亦保障了每個人的自由,個人的思想、智慧、創造力能得到很好的發揮,所以民主是最大的競爭力、最大的創造力、最大的生產力。而專制國家,由於沒有民主,沒有自由,人們難以有獨立思想,缺乏創造力。誠然任何制度下都有腐敗,但民主國家出現的通常是個體腐敗而非集體腐敗,即使出現個體腐敗,人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媒體及時揭露,並通過選舉更換他們,這樣腐敗可以得到及時有力地遏制,國民黨接連大敗即體現了民主的優點。 國民黨的早期執政是沒有民主的,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裡更沒有民主這一說法,可是如今國民黨卻仍視孫中山的中華民國是臺灣民眾的歸屬,完全扼殺了民主。加上多次政黨輪替,亂象迭生,讓臺灣的民主制度蒙上了灰塵,可是臺灣還是民主的臺灣,已然實現了政治的民主化,也形成了獨特的民主制度,算是從幼稚走向了成熟吧! 也絕非中國與香港所能比擬。但臺灣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以及不同群體與階層利益差距的拉大,公平正義逐漸成為一種社會主流聲音與社會思潮。在當今的臺灣,公平正義成為社會各階層高舉的旗幟,只要高舉公平正義大旗,就沒有人敢反對,敢否定,就像高舉改革與民主大旗一樣。於是,在公平正義的旗幟下,社會福利待遇較好的軍公教階層就成為了眾矢之的。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的民主原則與機制在臺灣已嚴重扭曲為多數是暴力、少數是正義的反民主傾向,即多數人的權益得不到保護與保障,反而更注重少數人的訴求與利益,少數正義成為一種趨勢。在臺灣發生的諸多爭議事件中,極少數人的觀點,受到社會的關注,其權益得到更多的保護。似乎只要聲音大,就代表正義與正確。以政治為主的民主,在經濟惡化、民眾生活壓力增加的背景下,民主臺灣日漸香港化、中國化,卻可能指日可待,危矣! 民主也是由一整套做法和程式構成的,這些做法和程式的形成,經歷了漫長而且往往是迂迴曲折的歷史過程。無懼中國、聲援港獨被廣告商封殺的香港歌手何韻詩,獲選BBC全球百大女性,她獲得的肯定,證明了艱辛的爭取民主已有所收穫。有中國悠久的歷史作為殷鑑,有美國民主經驗作為殷鑑,臺灣應該建構既有民主元素又兼顧到國情、效能的民主,自由、民主、富強,這不能只是夢,這是臺灣必須追求的目標。歷史分裂了中國,但也給了中國人一個選擇、比較制度的機會。通過半個多世紀的演變,中國、港澳、臺灣,在不同制度的競爭下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政治體制,簡言之,中國是精英政治,港澳是自由市場,臺灣是民主社會。如果不採取排斥法,那麼很容易發現:這三個不同體制的國家各有各的優劣。合三者之長棄三者之短,使三個國家同時和持續擁有自由、民主、富強元素,既能貢獻於國際社會,又能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