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專欄/民主臺灣豈能中國香港化?(中)

蕃論戰/KSH/專欄 2016.12.05 00:00
臺灣民主問題對於中國當然不是一個好消息,對於長期受苦於專政的中國人而言,臺灣曾是中國人民主的嚮往。可是,臺灣伴隨民主而來的混亂,打碎了很多中國人對民主的浪漫期待,甚至成為一些人拒絕民主的振振之詞。過去幾十年,精英威權政治使中國經濟出現了好轉,原因之一或正是「不民主」:沒有獨立司法、沒有自主工會、沒有自由媒體、沒有開放選舉、沒有公平正義、沒有社會公德,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自然可以提高經濟效能。但是中國人並不確定:這種好轉可以持續多久?國家到底走向何方? 所以,即使民主有很多問題,即使臺灣民主的問題折損了本來中國民主化的動力,也無法改變中國最終必須的選擇:民主。沒有什麼階層的人比中共決策者更意識到「不民主」帶給中國的危險,因為只有他們才真正能全盤了解中國的「實況」。他們一直試圖用「中國特色」這個表象,逃避民主的核心價值:民眾選擇的權利。因為他們擔心民眾一旦有選擇的權利,中共的權力就會遇到威脅。於是,他們永遠在困惑之中,在不安之中,中國的前途也永遠在不確定中。中國民主是有與無的問題,及品質問題。對於民主先行者,民眾希望臺灣從民主歧途走回來,使中國有更多學習之處;對於自由之都,我們相信香港仍有能力民主化;對於民主滯後發展者,我們希望中國走上民主之路,但是「中國特色」應是遵守民主核心價值之上,使民主呈現更好的水準,而不是連民主的基本元素都未引入,還妄談什中國特色? 在香港「佔中」期間,英國報紙首次以「雨傘」命名,「雨傘革命」便成為其代名詞。法國國際廣播電臺還注意到有報紙評論稱:當一個社會民間運動有了代名詞之後,就已不再是初起時的公民抗爭,而是革命。國際問題研究專家發現:支持「顏色革命」已經成為美國「擴展民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政府對「顏色革命」的支持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兩手就是:一是公開為反對派搖旗呐喊,製造有利於反對派的國際輿論,進行赤裸裸的政治干預;二是提供實實在在的技術和資金支持。據美聯社報導:美國國務院每年用在所謂「推動全球民主」方面的總支出高達10億美元。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發表一篇《香港「佔中」啟發了大陸人》的文章:「香港及其抗議者似乎給他們展示了作為中國人的另一種方式。」美國駐港總領館官員丹·蓋瑞特講過:「華盛頓要求繼續在香港推動民間、社會力量爭取民主訴求運動,尤其是推動青少年在社運中扮演先鋒角色。」而佔中用上的黃絲帶,早在1986年菲律賓的黃色革命中就已廣為使用。 討論、協商和妥協是民主政治的基本方式,而不允許少數人憑藉非法的手段危害社會的公共空間和公共利益,也是民主的基本原則。無論是佔中或臺灣的太陽花學運,訴求雖是民主,卻都有激進的、違反民主的手段。他們試圖表示:自己的行為儘管是違背民主原則的,但他們的美好理想是為了在國家實現更好的民主,只要認同他們的行動方式,民主政治就一定能實現。兩害相權取其輕,仍為人所詬病。只不過街頭抗爭在21世紀有增無減,不正也表示民眾要以「民主」抗議假民主的「不民主」嗎?任何人都有權利提出自己對國家政治發展的看法和主張,要求擁有很好的尊重和充分表達的空間。但是,如果少數人唱著民主高調把自己看成是絕對真理的化身,用侵犯社會大眾公共利益的方式把自己的政治主張強加給社會,當然不是民主,這種劇本,近年來在曼谷、開羅、基輔反覆上演過,沒必要向它們學習。 按理說,「民主」應該是個好東西,因為所謂民主,顧名思義,就是民眾當家作主,民眾應該是國家的主人、社會的主宰。舉例而言,一件公共事業,該不該辦,該怎麼辦?都應聽聽民眾的意見,問問民眾喜歡不喜歡,同意不同意?又如握有公權力的公僕(官員)損害甚至踐踏了公權力或民眾的個人利益,該不該處置、如何處置?也要向民眾公開,看是否依規依法公正處置?概言之,即政府辦任何事情都能以絕大多數民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如真能這樣做,民主當然就是個好東西,也就可能成為好東西。臺灣的民主仍有弊病,在於除了上位者有心術不正之嫌,民眾的素養還是有待提高,經常尚不能適度運用和維護自己的權益。連一些地方團體選舉還要依靠與官員的關係和所謂的「業績」,何來民主?再者,一些官員只為自己或特殊群體的利益服務,不能做真正的父母官。故除了批評國家民主被侵害,「自己維護自己」的民主,才真正是根本之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